第四章 神入虚室(2 / 2)

“数千年前,百家争鸣,贤人辈出,传世之经层出不穷,这些经典为何几乎在同一时间出世?”

“这……”

姜元初觉得世上并没有无缘无故一说,万事万物背后都有其道理,他不知道,并不代表这个道理不存在。

老者见姜元初一副沉思之态,又在院子里开始四处走了起来,走着走着来到了姜元初屋前的松树旁,轻轻一按,露水尽数抖落下来。

“昔年天竺国释迦牟尼于菩提树下悟道成佛,为何后人东施效颦,日日枯坐,却悟不出半分深奥的道理?”

“这……”姜元初闻言一阵脸红。

他想起了前年的一件事情,当初一个肥头大耳的游方道士来镇上募集香火修缮道观,顺便教大家打坐,说是如此行功,日日不倦,便可成仙。

他虽不是特别相信,但远远观之还是将其动作记得分毫不差,回到家如那位道士一般打坐,一连几天下来,却并没有感受到什么奇异的地方,反倒是每次不到一炷香腿便麻了,心神哪里还专注得下去,更别说去思考什么问题了。

后来听闻宜州城中有个假道士招摇撞骗到刺史府中了,被人当场识破,抓进了大牢。

模样正与这位他见过的游方道士无出一二。

消息传来镇上,街坊邻居们方知捐的香火钱都进了这个假道士的肚子里了。

老者继续道:

“我观小友甚是聪慧,若是予你寿数百年,行遍五湖四海,观遍星辰天象,览尽人世浮尘,从无到有,穷尽毕生之力可能写出一本传世之经来?”

姜元初沉默摇头叹气:“老丈夸赞,只是百年太短,远做不到这些。”

如今之际,年过古稀已经算得上长寿之人,但如果想做到老者口中的任何一件事,纵是期颐之年,也是难如登天,更别提作经传世了。

这些各家祖师是如何以不过古稀之年作经传世的?

难道真的是他们这些后人比不上先贤的聪明才智吗?

姜元初眉头皱得越发紧了,但还是否定了这个答案。

过了一会儿,老者开始在一旁笑着提示,口气如同一位考校后辈的长者:“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牍,见天道。”

姜元初自然知道这句话的出处:“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只是越说越觉疑惑。

“这是如何做到的?”

“为何这些圣人只是坐着便能知晓天下的道理吗?”

“难不成道理能如潮水一般向自己涌来吗?”

姜元初得出了一个自己都不愿相信的答案,可这是太上之言,经中所载,怎会有错?

只得望向老者,抱拳躬身问:

“请老丈指点迷津。”

古松之下。

老者笑而不语,侧身,食指在一根枝条上轻轻敲击着,便有阳光穿过层层松针叶缝照在他的脸上。

少年恍惚间仿佛看见了一尊霞光万丈的巨大神灵,立在云端之上,正低垂着头颅慈眉善目地看着自己。

神灵的声音很轻,好似其身边缠绕的云彩,却又极端震耳发聩,直击内心。

“一朝悟道见真我,昔日枷锁尽云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