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万里江山一片红(1 / 2)

面前的男子叫杨荣,是推演中未来的大周皇朝的宰辅。这是百年难遇的儒门天才,走的是最正统的儒门之法,胸中一口浩然气,炼体、炼神又炼气。后世有大儒作诗评价过这种修炼方式:

浩然气贯苍穹宇,千里风翔急如驭。

碧空澄净云飘散,一朝翩跹舞白羽。

高山巍峨峻峭立,深谷幽静鸟啼鸣。

蓬勃旋风涌天地,志士激情悠悠鸣。

刘睿来到平城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征辟此人。

杨荣并不是出身于世家大族,但是老师却是当代儒家领袖之一,按照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说,杨荣此时正处于修身阶段,和以后那个能够治国平天下的大才相比还相差甚远。

但是对于刘睿这个小小的梁王府来说,确是完全够用。毕竟,平州城文有开国元勋,诚意侯刘青田,武有当朝大元帅魏国公徐天德。这两个人都是跟着太祖皇帝从死人堆里面爬出来的,受封之前,一身修为已经逼近大神通者,不弱于北疆的一流门派的底蕴。开国授勋之后,两人合力,再借助国运之力,足以将那位剑道之君挡在国门之外。

无论从威望还是实力来说,都没有刘睿发挥的余地。更何况,刘睿并不太想过于出挑,免得一不小心就被死亡了。所以,经营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别让人家抓到大的把柄,就够了。

当然,以刘睿现在的实力,配合亲王爵位的气运之力,足以发挥出弱二品的实力,也不会被人过于轻视。

目前来说,主世界的爵位对于刘睿来说虽然珍贵,但是却并不值得浪费太多的心思在这上面。毕竟,刘睿的封爵已经到头了,再往上封,就是太子或者皇帝了,对于这两个位置,刘睿不是说没有想法,但是在武道没有突破二品之前,是绝对不敢坐上这两个位置的。儒圣的经验教训可以不是开玩笑的,自古以来除了三皇,就没有能够长寿的皇帝,最多也就是三甲子的寿元。

当让,如果刘睿能够狠得下心,将亲王爵位自带的气运化为己用,消化吸收,这股磅礴的气运之力,足够刘睿完成粒子话,将其直接送上四品至人之境,再加上刘睿本身就有突破三品的经验,如果顺利的话,十年之内刘睿就能重新证道天人。

但是,后果被人皇亲手击杀,就算是人皇是他父亲也一样。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气运既是名又是器。而人皇的实力,在刘睿在推演中已经见识过了,以他证道不灭之体的实力,也不过是撑了三十招。

刘睿端起一杯茶,自顾自的在那里小酌。

“决定了吗”

眼前男子的声音略显沙哑,并不像是这个年纪的年轻人。

“嗯,这次闭关,府中之事就全权交给你了,我会将宝印留下,借助它,你的儒道修为虽然没有破入六品之境,但是借助儒家秘法,想来足够你足以发挥出接近天人的实力,一般的事情足够你应对了”刘睿喝了一口茶,说到。

杨荣放下手中的书,苦笑道:“你就真的这么信任我,我要是以你的名义做出几件出格的事情,你就别想着能够当太子了”

刘睿不以为意的笑了笑:“我之愿,长生久视。武道登峰。皇位虽好,却非我之愿”

看着杨荣明显不信的神情,刘睿并没有过多解释,要是别人这么和刘睿说,刘睿也不信。与一般的世界不同,此世皇位代表的不仅仅是至高无上的地位,还有纵横无敌的力量。

人皇之后,此方世界就再也没有出过能够超过一品的人物,近十万年来,更是连三品的大神通者都是少有。

所以,气运之道,大行于世。比如说,刘睿,身负三品亲王爵位,亲王宝玺加身之下,可以发挥出不弱于三品大神通者的修为,再加上他本身的境界高绝,甚至足够发挥近乎天人道果的实力,如果本身还是儒家这种擅于操弄气运的流派,那么普通的五品之境,也能发挥出近乎二品天人的伟力,更别说是人皇了。

北疆的天剑,已经是天皇之后剑道集大成者,亘古未有之剑修,此方世界开辟以来第一位证道天人道果的剑修,诸天万界有载中唯一一个剑道道君,修炼时间更是远长于刘睿的父皇刘闵,但是一战之下,也只能黯然败退。

所以,当今之世,修炼武道大多数都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出气运的力量。科举又被称为龙门,深山老林里面修炼百年,不如一朝及第登科。

况且,近古以来,天地规则大变,不登三品,做多可延寿一甲子。所以,刘睿说的理由实在是无法让人信服。只当是刘睿的借口,历史中,以沉迷修道之名躲过夺嫡之争,最终成功上位的可不是一个两个。

刘睿也没管杨荣信不信,和杨荣交代完相关事宜之后,就回到了王府中。只见李英正在门口等着。

“定然是出事了”

刘睿心头一阵,感觉有关乎自己的大事发生。武道修炼道一定的境界,有一定的前知之能。而且以李英的地位,竟然会在门口直接等着刘睿回来,定然是有事需要刘睿第一个之道。不然,以李英的地位,纵然有再着急的事情,派一个小厮也就够了。

果然,只见李英面带悲色,快步走过来,低声道:“王爷,皇后娘娘薨了”

刘睿脚一软,险些栽倒在地。

“不应该是现在,不应该是现在”刘睿心中喊道,眼角的泪水却不自觉的流出,李英同样如此,这时候,刘睿才注意到,李英的胳膊上带着孝。

刘睿强忍住泪水,问道:“父皇那边可有旨意,可要我回去奔丧”

尽管刘睿知道自己回去奔丧的可能性不大,但还是抱着万一的期盼问了一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