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降魔地狱21(1 / 2)

暑假过半,但终究自由了。军训期间的汗水与疲累,给我换来了挺拔的腰板儿,让我忽然间不再想躺下睡觉。反正六神在“后台”汲取着知识,于是我决定用剩下的三周时间,出去旅行。

跟爸妈打了招呼,背包里塞了些衣物,我就登上了去九寨沟的火车。总听说那里的山水奇丽,雪山更是神秘圣洁,所以我的第一次个人旅行,就选了这里。在成都下了火车,我找了去九寨沟的客车,算是自助游,跟着晃晃的上路了。

那客车上冒似大多是同一个旅行团的,而多出些座位,就拉上些我这样的私活儿。导游是个挺精明的大姐,三十出头。看见我这学生样,就在大家都睡得迷迷瞪瞪的时候,笑呵呵小声的问我是不是大学生自助游,有没有定旅游路线和旅馆啥的,要是没有,可以临时加入她的团儿,费用每天管吃管住管车,不含门票,收100。

我想了下,觉得可以接受,但又怕自己没经验,被人忽悠下套。正犹豫着,导游姐姐拿出了自己的导游证给我看,某某旅游公司,姜萍。那旅游公司是在全国有名气的一家。

“80吧姐,我学生穷游啊。”我憨憨地说。

“85!”姜导游还价。

‘差不多’我暗想,于是我憨憨一笑,说:“那,行吧,那就谢谢姜姐给安排啦!”

之后就一路无话。旅行团中间停车,去了个卖牦牛肉干的厂子,我也没下去。倒是姜姐回到车上给我塞了俩肉干儿,我十分地感谢。姜姐满不在意的说:“坐长途啊,吃点肉干儿最好不过:耐嚼,味道好,还顶饿;吃不了,留着也不坏,不占地方。下次你也可以去买点儿。”牛肉干儿一般,姜姐的手很香。

昏睡中,我听到姜姐又开始喊上了:“大家可以醒醒啦~~前面呢,有一个藏庙,喇嘛庙,当地人都很信它,一会儿我们停车休息上洗手间的时候,大家可以去看看拜拜。给大家20分钟时间。”

车一停,我迫不及待地下车去洗手间,回来就看见一个小喇嘛在给一些人讲解进去拜佛的注意事项:“…不可喧哗,不可以摸在高台上打坐的喇嘛大师,要诚心礼佛。佛讲机缘,今天庙里的大喇嘛都在高台打坐,就是大家的机缘,大家可以通过敬献哈达,请大喇嘛在你祈愿的时候给诵经加持。我们的哈达有50元一条和100元一条两种,条数越多心越诚…”

我看姜姐跟着去了,忽然有点不想回到车上,就也跟着去了。庙里还是很宝相庄严的。有三个穿喇嘛服带喇嘛帽的人坐在了高台上,闭目默念着什么。众人一走一过,倒是都双手合十给这三个喇嘛拜了拜,不知是何方规矩。但没人愿意献哈达。小喇嘛眉头一皱,又开始在出口建议大家去转那一排排的经轮,说可以花十块钱在手上沾下金粉,去转经轮的时候就抹了上去,相当于为佛塑金身,那真是功德无量,求什么得什么…

一听说是沾金粉,就有人愿意花钱了,八成想着指甲缝里能残留点金粉?我没花钱沾金粉,就是走过那一排经轮,摸了一遍。你别说,抹过那凉凉的转轮,心中的烦恼确实感觉被抽走了一些。最后的最后,一个小喇嘛跟我说,施主,您看上去心中烦闷,在法器流通处请个大师加持过的降魔杵吧,可以让您降心魔,御外魔,事业爱情无往不利!

我心说,从开头就没听你说一句靠谱有佛性的话。但抱着买个纪念品的心,我还真看好一件白色的降魔杵,15块钱,说是用佛家七宝之一的砗磲磨刻的。管它呢,我就是捏在手里觉得挺喜欢,就买了。小喇嘛开心地收钱,交货,施礼,然后走向下一位。

降魔杵,我把玩着。这件挂坠儿的做工还是挺细的,从刻画深浅有变化来看,搞不好还真是人家手工一刀刀刻的。有尖的地方也没那么锐。粗粗的皮绳很结实,我把它挂在了脖子上,长短正好,我很满意。淘了这么一件纪念品,我的心情一下就好了。望着远处被云雾缭绕的青山,我张开双臂,抻了个懒腰,下意识闭眼的同时把六神眸拉入双眼,想望透那云雾,看透那青山。

恍惚间,我忽然觉得自己不仅是双眼望透那云雾,连全身都感觉置身所望之处的环境,湿凉,迷蒙。‘怎么回事?’我低头看自己,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做梦了。但立刻,我透过六神眸发现自己胸前在泛着肉眼看不见的涟漪,仿佛是某种气场,或者说是磁场。对,像是在发散某种磁场,笼罩了我,同时随着我六神眸的张望,让我全身都能感受到的目之所及的环境!

‘难道这降魔杵有特殊作用...?’我暗想,心里有些激动。看看周围并没有人注意我,我双手捧着降魔杵,按到了自己眉心,实际是用手捂住双眼,直接放出六神眸去接触降魔杵。结果六神眸毫无违和感地融入了降魔杵,而且能留在里面,却跟我的心身,甚至深梦中的六道影分身都保持联系!

‘天!这不就等于把六神拉出梦图了么?!以后是不是就能清醒的使用梦中的能力了?’我把双手从额头放下,依旧低头定睛看着降魔杵,然后立刻转身向那法器流通处走去,想试试其它降魔杵是不是都有这效果,说不上要破费些多买些了。

那推销的小喇嘛看我急匆匆返回,手里捏着降魔杵严肃的样子,以为我要退货,赶忙迎上来拦住我,怕我嚷嚷影响生意。此时我手中的降魔杵依旧随意散发着磁场,那小喇嘛一靠近,我的注意力往他那一聚,竟然立刻体会到了他的心思。赶忙笑笑,说:“还有没有这样的降魔杵,我忽然想给家人多请几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