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再驶(1)32(1 / 2)

走进大理祥云云南驿

今天是出行的第十六天,从“下庄镇”到“祥云县”这样一段距离有二十九公里的样子,而我以每小时六公里的步行速度还是非常容易到达的,早上醒来,我没有十分着急而是多睡了一会,昨天晚上我是在山脚下一个附近的村子里搭帐篷度过的,醒来之后我把我所有的装备收拾好放到我的背包里面便开始了我的先去往大理的计划,但是想要徒步一天到达那里还是有些难的,于是只能分做两天行走。早有深知大理是一个历史名胜古迹的地方,我想在那里修整两天,寻访一下那里的优美景色。

于是我就索性在导航的目的地上输上了大理两个字。穿过起始宽阔的公路,导航拐弯抹角把我带进了一处乡道,于是整个一种新农村的样貌展现在我的眼前,在左前方一整片房屋的一边是一大片土地,那看起来是种植的需要嫁接的农作物,看起来充满着生机。我的头脑中一下充斥着我们家乡的模样,那大多已经是童年的样子了。而自从进入城市后的钢筋混泥土早已无法感受这样一片绿意。

于是我干脆踏入了田野之中开始走起了土路,我就近了看也难以辨别它们的名字,毕竟南北的差异还是大的,我根本就没经历南方的农村生活,索性不要这么认真了。我边走边看,还有正在地中央俯首忙碌的大姐,他们戴着头巾俯首似乎在采摘着什么东西似的,这像极了母亲在姜地里捉虫子的样子。似乎这一切怎么看怎么都有一种回到家乡的感觉,这一切变得多么的朴实啊。

我一直走,走到大约中午的时候,我走近了一座写着“云南驿”的大牌坊那里,透过大牌坊能够看见那些古代的房屋,我想又是一段充满历史的地方,能在我徒步的路上遇见那便也算是一种缘分。

我被它的神秘感所吸引慢慢靠近那里,通过门口的石碑我了解到,它也是很早以前的“茶马古道”,而更多“马帮”的故事也是始于此。它同时也是近代二战时期重要对华输入物资的重要交通枢纽。其实最早来到云南我是知道一些点关于“茶马古道”这样的说法的,但是好像只限于了解云南的茶叶普洱茶的大名。

我慢慢的走了进去,里面的游客并不多。在刚进牌坊的里面有一块空闲的地方坐着很多都是上了年龄的少数民族老奶奶在一边手里织着东西一边聊着天。我向里面走去,路的两边都是古老的小木房,这应该是一个比较小众的地方,并没有怎么充满商业气息,很多的小木房都是锁起来的,每个木房门口的两边都挂着用木头作牌匾的对联,读起来像两句诗。向中间走去是门口斜对的两个博物馆,一个是马帮博物馆,另一个就是二战交通史纪念馆。门口都有保安把守。并且由于是疫情期间需要扫码量体温进入。

我先进去的是二战交通史纪念馆,一进门口我便被里面的建筑风格所感染,整座房子像极了一块印章,中间的天井看起来也方方正正,阳光顺着瓦楞照进来,阴面与阳面像一条直线很清晰的分开,总叫人很是舒服的感觉。

云南驿在历史上是通往滇西乃至东南亚的重要驿站,那些驮着茶叶、丝绸、桐油等货物的马帮从早到晚,绵延不绝。1942年日军侵占怒江以西后,云南驿战略地位更加凸显,茶马古道,滇缅公路,驼峰航线在此交会,成为盟军中缅印战区重要的前线机场。

在云南驿古镇外空地上,堆放着十多个大小不一的石碾子,这是当年修筑机场的遗物,“云南驿机场是老百姓用血肉筑成的!”在那样一个时候,他们没有任何现代化机械,所以老百姓只有用石碾子当“压路机”来压实跑道,前拉后推,大的石碾子重5吨以上,需要一百多人才能拉动。当年周边的汉、彝、白、苗等各族群众,都被征召来修机场,硬是凭借人力和手工,将简易机场扩建为占地上千亩的军用机场。

硝烟散尽,和谐安宁的村庄里,会有很多人用不同的方式给你讲述关于“云南驿”的历史,从那时起“云南驿”这个名字便与使命和传奇密不可分了。在抗战历史、交通史、工程史上留下的堪为奇迹的一页!当然这里我所引用的文字都是来源于博物馆内部张贴的介绍得来的。

博物馆的面积并不大,如果你纯粹的只是看一看里面摆设的物品,那么相信你可能用一分钟的时间就能完成对这个博物馆的观看。但是你对这样的一段历史感兴趣的话,我想那些张贴在墙壁上的文字足以令你大饱眼福。透过这些文字,那是一段悠长的历史,我们总能感受得到在处在当时战争疾苦的人们做着如何艰难的挣扎,我想哪怕是我在今天作为一个背包者的身份,每天负重三四十公里的行程计划当中的困难程度也是难以与之相比的。

我一边认认真真解读着这些文字一边看向陈设在房间内的载着时间的器物,似乎我自己的身体早已徜徉在那段历史当中,我想我应该向着为今天宁静和平生活作出牺牲的他们说一句感谢。直到我走出博物馆的门口,我的脑海还依然徜徉其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