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湖夜雨(致老胡一笔)(2 / 2)

老胡把家什卖了,一窝牛送了人,留了最嫩的那头自己烤了吃了。他一边喝他爹的酒,一边吃着烤牛肉。吃着吃着,雄口就有一口气起来了,老胡爹葬在旧冈,老屋门没锁,老胡留给其他任何人了。

三十二岁的老胡,第一次离开家,第一次出远门。

三十二岁的老胡,早已经错过了少年意气。

这十一年漂泊里,老胡对自己气过,哭过。老胡睡在山林石头旁,睡在马厩里,给人做过工,搭过别人的车。

老胡睡过一些女人,在客栈,在野外,老胡怜悯她们的风尘,也怜悯自己,他知道,自己不是她们第一个男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老胡和流氓打过架,也做过流氓;老胡打过书生,也碰过女人;老胡蹲过牙子,这些算什么呢?

老胡没得过奇遇,没练成什么绝世武功,老胡没兵器,老胡在比武招亲的时候被人打哭过。

老胡在码头当了鱼牙子,买了条宽底船,也叫鱼棚。老胡为了当鱼牙子打了许多架,挨过刀子,群殴别人,这片湖上有多少鱼棚,就有多少鱼牙子。老胡八年前被打断了左臂,扔到了湖里,他硬是用一只手游上来了,后来左臂又长好了,只是愈湿愈难受。

老胡还在找他的江湖,找他的鲜衣怒马,找他的年少的热血。

老胡听说过一些人,谁战胜了谁,谁又死了,貌似江湖就是这样的。

老胡的手上没沾过血,老胡不想杀人,可是也不想被人杀。老胡有时感到江湖是一个大口,他吞吐着所有江湖人的生活。老胡有时候想,自己是不是进入江湖太晚了。老胡有时候又在想,自己是不是不该进入江湖。

老胡四十三岁了,老胡进入江湖十一年了,老胡还是孑然一身。

老胡今天还是想不明白。老胡只是觉得自己越来越江湖了。

老胡有时想到那句诗“断雁叫西风”,可他既不在客舟中,也不是中年漂泊者。

老胡又想起徐大侠的那句话“世间万物皆如此,靠近了都不壮观。”

老胡的话:从整体文章来看,其实写的还算可以。但是语言总是有点杂糅,风格独特,这或许是徐大侠本人广泛阅读咀嚼消化后的结果,他的文字里有很多大家的影子。他迫切的想塑造出一个中年落魄者的额形象,并进行了一定的文学性夸张。老胡荒诞不羁的行为背后,可谓是带着滑稽的辛酸。在老胡的身上,可以看到少年时对于江湖的憧憬,以及在进入江湖之中自我渺小和怀疑的转变。江湖很大,是啊江湖很大。有人盛极一时,却又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人人都渴望出人头地,人人都希望名扬四海。这无可厚非,但我觉得其实把眼光多放在小人物的身上或许才是正确的文学道路。其实太多太多的武侠作品,其实就是yy,脱离了底层群众的文学,非常不负责任地编织了一个又一个不切实际的美梦。武侠小说要写出人性的冲突,才能够摆脱平庸之作的魔咒。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金庸和古龙的武侠小说,通俗,但也不失其文学价值,其实或许是现代武侠小说的一条正确的道路。而有些文章,吊丝逆袭,小人物一步步登高,这都或多或少不是那么的现实,更多的看起来,有些可笑。稍微质量好点的,往往会有意识的构造一些情节,让那些江湖中的风流人物对于底层人民露出那种同情与善意,从而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小说的格调,弘扬真善美的主题,但用多了不免有些矫揉造作之疑。还有一些,为图小说文章华美辞藻,往往用典随意,主观臆断,未考其出处,只是望文生义,便拿来直接往文章里堆砌,则未免有些本末倒置。余华曾经开玩笑说:“我识字少,所以只用我认识的字写。”总而言之,对于我的武侠小说,其实第一步的处女作其实有眼高手低的嫌疑害。走一步看一步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