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止水诗会(1 / 2)

回到府上,一上午的光阴就这样过去。转眼间来到傍晚。

府上的车夫已经在门口候着了,周萱正在向家里一起去的几个孩子嘱咐,康贤站在一旁时不时补充几句。

王安向来有不出席这种情况的特权,于是就坐在公主府门口的台阶上等着出发。

老百姓成群结队地从他面前走过。有几岁的孩童在父母的肩膀上咿咿呀呀,舞着手中的小灯笼或拨浪鼓,咚咚咚的,清脆的声音随着人群绵延不绝。

舞龙舞狮的队伍也陆陆续续地走过,有几支杂耍卖艺的江湖人敲锣打鼓地招摇过市,人们便簇拥着欢呼。

今晚,将有数不胜数的诗词从各处流出,又有一些将传唱四方,宝贵的机会摆在眼前,读书人们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诗词之道自李唐以来便发展至兴盛。武朝重文抑武,这种诗文之气逐渐转为整个社会的文化底蕴。所谓魏晋风韵,强汉气节,遗唐风雅。人们于诗词追求先人道理,从各方面修养自身。

“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这句话其实非常现实。

当朝统治者也乐于这种情况的盛行。比起那些武将兵士,这些读书人要好管理许多,于是在幕后默默推动,终于在大格局上发展至辉煌的位置,到达鼎盛。

归根结底,虽然诗词一道于治国无用,朝堂也时常犹豫是否将诗词考校归于科举取士。可终归附庸风雅也好,沉迷词藻也罢,在这个时代,若能写出一手好诗词,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收到极高的尊重与礼遇,风雅的气息,这是一个时代的烙印。

许多读书人早早准备几首诗词,准备在各种诗会上大放光彩。这其中大大小小的诗会中,要数止水与丽川最负盛名,要出席或参加这两个诗会,不仅要有极高的文韬与才名,更需要有高位者邀请才可参加。

出席这两个诗会的人,不是镇守一方的知府,就是盛名沸沸的大儒,若能写出让他们满意的诗词,得了赏识与夸评,往后的路就要好走许多,至少于寒窗苦读要轻松不少。

即便是决心要做官的读书人,也有不少想尽办法参加诗会,如那前几年进京赶考的顾燕祯,就曾是扬名江宁的大才子之一。有了高位者的举荐,往后的仕途也能顺利很多。

而李频和曹冠等人的名气,也是在这些诗会中一次次的累计起来,最后为人熟知。他们几人都已取得功名,只等着补实官位空缺。

王安百无聊赖地看着人流,托着下巴地等待。

半晌,康贤带着其余几个孩子出来,王安站起身,跟随康贤着上车。几个孩子由年龄稍大的周欢领着坐在后面的马车上。

几辆车马就这样悠悠忽忽地向着龟鹤园康贤驶了过去。

武朝虽没有宵禁,但这个时代的夜晚总归是没有后世那般繁华而令人向往的。每年只有在很少的几个日子里,此时的人们才能享受到为数不多的娱乐。

因此街上已算得上人山人海,人们摩肩接踵,时不时有人被推搡在地,于是骂骂咧咧地爬起来。不远处也有官府的衙役在维护秩序,只不过实在是有些杯水车薪了。

不过公主府的身份毕竟是极高的,眼看着挂着公主府小旗子的马车迎面而来,不论是行人还是其他车马,自然都要礼让三分。

王安不喜吵闹,却也不得不佩服武朝还能有如此热闹的景色。在这个合家欢聚的节日,人们争先恐后地来到街上,共同分享与感受着为数不多的快乐。

吆喝声,欢笑声在空中久久不能散去。街道两侧的酒楼也都灯火通明,传来带着醉意的行酒令与断断续续的笛声与琵琶声。

夜色在这气氛中不断转浓,月上中天,城市的气氛还在不断变得热烈。

王安看着窗外的热闹景色,心中不禁想到:真可谓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此情此景,也让他原本烦闷的心情也变得好了一些。

等到到了龟鹤园门口,从京城赋闲而归的潘公潘光彦早已亲自在门口等候。一方面是因为康贤身份尊贵,此次代表公主府来参加诗会,一方面又是因为康贤学识渊博,身为当代大儒,在文坛地位极高,今天来参加诗会的也有几位受过他的教诲,潘光彦与他的私交也是颇为深厚。

“康驸马,蓬荜生辉啊!”潘光彦向前一步,眯着眼向康贤作了一揖。

康贤笑着回礼:“潘公,别来无恙啊,你这诗会是江宁文坛的脸面,可是我占便宜了哈哈。”

潘公上前扶住康贤:“明公就别取笑我了,咱们赶紧入座,诗会也快开始了。”康贤的字是明允。

康贤点头,将一直跟在身后的王安叫上前来:“这是你潘爷爷,学识深厚,快向你潘爷爷问好。”

王安不卑不亢,行晚辈礼:“拜见潘爷爷。”

潘光彦看向身着黑袍的王安,只见他剑眉星目,姿态挺拔,气质淡然自若,眼神中却有几分不符合自身年龄的平和,腰上一块黑色玉佩,在周边灯火的映射下闪着碧墨色光晕。

潘光彦笑着托起王安的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对一旁的康贤开口:“明公啊,你可真是收了个好孙子!这般年龄如此气质,不愧一表人才,哈哈哈。没想到你连这块玉都舍得给你这宝贝孙子。”

康贤点点头:“家中几个孩子不成器,就这小子还算是机灵。这块玉佩是他奶奶送给他的,我也觉得美玉不该遮瑕。”

王安有些疑惑,低头看了一眼玉佩。这是出门前周萱亲手戴在他腰上的,当时只觉得样式不错,也挺符合自己的审美,便乐呵乐呵地向周萱道了谢。

只是听这潘光彦的语气,这玉佩的来历似乎不小,怪不得出门前周欢看着他腰上的玉佩,瞪了他一眼,便领着其他弟弟妹妹上了另一辆车,没给他同坐一辆车的机会。

他有些忐忑地问康贤:“爷爷,这玉佩……?”

开口的却是潘光彦:“呵呵,你这孩子,身怀玉宝却不知其来历。这玉佩是大理与我武朝建交时增予先帝的礼物。后来先帝赐给你奶奶作为贴身玉佩,同时也是公主府的信物。这玉佩所至,犹如公主亲临啊。”

王安轻轻摩挲,感受着这块温养了数十年的玉佩上传开的淡淡暖意。怪不得今天欢儿看见这块玉佩戴在他身上发脾气,原来是觉得周萱偏心了。

康贤的声音也在此时响起:“奶奶看重你,又怕你的身世让别人心中不服气。这块玉她可是宝贝得紧,平日里都不舍得离身。”

王安抬起头,对上康贤那含着淡淡笑意的目光,旋即展眉一笑:“知道啦,爷爷!”

三人就这样一路向园林里走去,此时园内已有许多才子三两成群地饮酒赋词,见为首的潘光彦与康贤,都忙不迭地迎上前来行礼:“拜见潘公,明公。”

潘光彦挥挥手:“不必多礼,诸位都是我江宁数一数二的才子,今晚群才荟萃,文韬聚合,若没有几篇流世词作,我这老头子怕是有些不甘心啊哈哈!这止水诗会的声名还要依靠诸位撑起啊!”

这话说出来,以他的身份地位,显然将眼前的这些才子捧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有些人是今年第一次参加这最顶级的止水诗会。听了潘光彦的几句话,顿时觉得不枉此行,兴致愈盛,激动得面色已有几分潮红。

康贤也应和道:“今晚虽是受邀前来,公主也让我多加留意,看看是否有才华横溢的青年才子能写出名作,若是有的话,她也想亲自见见。正好府中孩提顽皮,缺几名教书的夫子,老夫倒是希望在座的各位能有人担此重任啊。”

康贤抚着胡子,扔出更有说服力条件。作为一名读书人,倘若科举为官这条道路走不通,有机会能入公主府做一幕僚或夫子,那后半辈子基本也将无虞了,更不用说还可以有极高的社会地位。

讨论声逐渐大起来,气氛愈发热烈。

王安站在两位老人身后。他其实并不喜欢这种感觉,一群人围着自己,用狂热的目光看向自己身边的两位老人,尽管不是针对自己而来,但总归还是有些不舒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