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埃迪卡拉动物(2 / 2)

至于那些在海水中随波飘摇,顺便取食海水中悬浮的食物颗粒,宛如现代海带一样的生物,回溯仪显示对方居然是一种叫查恩盘虫生物,徐远也难以相信这个怎么看怎么像植物的东西居然是个动物。但是回溯仪的扫描报告显示,这些生物的DNA分子确实是动物。

之后徐远还认识到了不少生物,从它们的名字基本都能大差不差的猜测出它们的样子,什么三分盘虫、锥管虫、雾河管、杯状管等。如果说些生物有什么共同特征的话,徐远觉得就是都变得不太像是动物。

这种邪典一般的生物有什么好处的话,徐远短时间看下来就一点就是极致纯粹的拼命吃、拼命长、拼命生,表现出了生物对盛世的无尽贪婪。徐远也理解,毕竟现在整个海底都铺满了菌毯,随随便便就能解决吃的问题,那还移动干嘛呢?

在深海徐远找到了一些将这个宗旨发扬光大的生物——叶状形态类生命。它们的身体模式完全不同于现存的任何动物,是一种“分形扩展结构”,简而言之,就是身上每一个分支都是一个缩小版的整体。

这种身体模式可以让它们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均匀地接触海水中的养分,同时分形结构也保证了它们只要细胞开足马力肆意分裂就能不断制造重复单元来扩大自身,不怎么需要发育调控,同时从身体表面脱落的任何部分居然也都可以直接发育成自己的克隆体。

这种身体构造放弃了一切防御措施与绝大部分的运动能力,就是为了繁殖而存在。这种现象让徐远想起了一个上学时期导师给讲述的实验。

最早开始探索生命诞生时,有些科学家将一种十分简单的病毒的DNA放入一个盛满营养物质的容器内,想看下DNA的演化。结果却大大出乎意料,似乎是因为营养过于丰厚,这些DNA分子开始不断的复制自身,期间确实产生了变异,但是这些变异统一的想向减少DNA碱基对的方向进行。

使得原本400多个碱基对的DNA居然减少到了只有220个碱基对,越少的碱基对带来的好处就是可以复制的更加快速,而坏处就是变得越来越简单。而在物质丰富的培养皿中,快速显然是最好的演化。

看到眼前的这些埃迪卡拉生物,徐远想到这个学习时期了解到的实验,之后科学家将DNA分子替换过很多种但是演化过程却没有大的改变。

怎么形容这些艾迪卡拉生物呢?徐远也不敢肯定的说这种退化似的演化完全错误,但是作为一个后来人的徐远明白这些生物起码都被淘汰了,或许真的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吧。

毕竟在他们身边有一群掌握了雷霆之力的远古丝盘虫,他们可以像水母那样有节奏地共同收缩让自己翩翩遨游,或是像水螅那样,只要全身有一处遭受伤害刺激,就能让整个身体蜷缩起来躲避危险,这些拥有真正神经的早期动物对徐远眼前这些动都不能动的艾迪卡拉动物拥有着绝对碾压级的优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