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32(1 / 1)

演武结束后第二天,河北道演武使给众人放了七天假,张道等人随宇文军离开洛水大营,直奔阳洛城。

张道也算见过齐州城、春城这样的大城,但无法和张道眼前的阳洛相比,九丈高的城墙,高耸的城门楼,一望无边的城墙,宽阔的护城河,人站在它的面前显得无比渺小。除了宇文军,其他人都被惊到了,牵着马紧紧跟在宇文军身后,随着人流小心地进入了阳洛城。站在城外看阳洛城给人以雄壮的震撼,而踏入其中,宽广的大道,林立的楼房,如织的人流,喧闹的人声,给人一种身不在其中的虚假感觉。

宇文军住在西城,家里并不大,只有两进,无法安排张道等人食宿,就在离家不远处找了一家客栈,将张道等人安顿在此。宇文军向张道等人简单交代了几项规矩,并指派张道暂时代管众人,就急匆匆骑马离去。张道等人见宇文军离去也急不可耐地离开客栈四处游玩。

离客栈不远处,就是阳洛著名的西市,西市是全国性的货物交易市场,不仅有后周各地的货物,而且周边国家甚至更远国家的货物也出现在这里,各国客商及各色人等云集于此,每天进行着大量的交易。

张道跟着几人逛了一会儿,就失去继续逛下去的兴趣,看到路边有一茶楼,和其他人打过招呼后,就独自一人进茶楼喝茶休息。茶楼共两层,二楼为雅间,张道在一楼大厅角落处找了个位置坐下,点了一壸茶,一碟花生。一楼大厅中央有一高台,正有一说书人在说书,讲的是奇闻趣事,张道津津有味地听着。

阳洛给张道感觉就是城太大,人太多,东西太贵,居之大不易。张道将自己定义为过客,阳洛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他的,他来过,看过,走过,感受过,就够了。

中央高台上已换了人,一个漂亮女子正在弹琴唱曲,张道正听得入神。突然二楼传来了打斗喝骂的声音,接着有门窗的碎木屑飞落于一楼大厅,大厅里的客人纷纷躲避,抬头看向二楼,二楼走廊上正有两男一女在激烈争斗。两名男子身穿公衣皂服,二三十岁的样子,每人手持一柄铁尺,前后堵住一绿衣女子。绿衣女子手持一把短剑,在两名公差的围堵下奋力搏杀,忽前忽后,身法灵动,如一只掠飞的燕子。

张道眼光一缩,燕子门燕子提纵术,这绿衣女子是燕子门的人。这时一黄脸公差朗声道:“观音燕,你跑不了了,束手就擒吧!”大厅里的客人听到黄脸公差称呼那绿衣女子为观音燕,纷纷议论起来,大厅里一时间人声嘈杂。张道从众人的议论中得知,观音燕是近两年才出现的一著名女飞贼,足迹踏遍河北、河南、河东、关内几道,专门对权贵豪门出手,因其轻功了得,如尖尾雨燕一样,迅速无痕,且又劫富济贫,故被人称为观音燕。

张道对燕子门的感情是复杂的,因燕青的原因,甚至有点憎恶。但当听到观音燕所作所为就如燕青当年那般时,又有点爱屋及乌。张道站起身来,右手暗扣一粒花生米,慢慢移动到茶楼门口。从大厅茶客的议讨中得知两名公差是刑部下属缉盗司的缉盗捕头,在阳洛十分有名。此时观音燕已被两名缉盗捕头完全压制,腾挪的空间越来越小,失手被擒已是早晚的事。

张道已行至茶楼门口,门口处挤满了观看的人,张道长吸一口气,运气疑神,踏出茶楼同时,右手隐蔽地一甩,花生米飞向二楼,心中暗道,机会给你了,就看你自己的造化了,张道如常离开茶楼,走向一旁一个卖水果的摊位。

身后茶楼里传出阵阵惊呼声,不一会儿从茶楼二楼临街雅间的窗户中先后飞窜出三人。当先一人正是绿衣女子观音燕,她一刻不停闪身混入大街的人流中,消失不见。后两人正是围捕观音燕的缉盗捕头,两人看着大街上来往不断的人流,无奈地相视一眼,黄脸捕头对身旁的另一捕头低语几句,并抬右手让对方查看。这时被茶楼打斗惊动的临街巡检十几人才姗姗来迟,两名缉盗捕头指挥十几人包围了茶楼。

张道站在路边摊位前,看着发生的一切,撇了撇嘴,露出一丝得意地笑。时间已快至中午,张道站在摊位前吃着刚买的苹果,津津有味地看着乱作一团的茶楼,等待着其他游玩的兵卒。

张道与其他人会合后,找了一家西北风格的羊肉馆,吃着手抓羊肉,喝着马奶酒,听着其他人一上午的见闻,有点小惬意。上午发生的事,无关对错,张道自认不是个忠君爱国的人,就像他十三岁时对二伯张仁所说那十年,只想守护自己的亲人。那一瞬间他想了燕青,所以他出手了,他更向往江湖的快意恩仇,国家律法是掌权者和权贵豪门用来控制平民百姓的工具,在张道心中无丝毫公平、公正可言。

吃完饭,众兵卒拖着微醉的张道一起去看西市的擂台赛。中秋节是后周一年中第二大的节日,又赶上后周建国二百周年,所以今年比往年更为热闹。西市擂台赛就是在西市各商家赞助下,由阳洛武林人士设置的比武较技的擂台,为期十天,任何人都可以参加,连胜十场者可得银十两,最后擂主可得银百两,并名扬天下。武林中人、江湖中人趋之若鹜,如在擂台比赛中被观战的权贵豪门或富商帮会看中,立马如鱼跳龙门,一步登天。时至今日已是第八天,也是十连胜的最后一天,第九天、第十天则是十连胜者之间的比试。擂台前仍然人山人海,张道等人费力地挤到前方,擂台上正有两人拳来腿往地战在一起。张道看了一会儿,给出花拳绣腿的评价,精彩有余,但不实用,不觉有点乏味,身旁众兵卒也跟着起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