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本纪四(解析从平民到帝王的背后)17(2 / 2)

刘邦拿下韩信之后,没有杀掉韩信。一是因为韩信功劳太大,二是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韩信造反。所以刘邦只是把韩信由楚王降成为淮阴侯。

可是五年之后,韩信真正谋反,当时刘邦正带兵在外征战,是萧何和吕后合谋把韩信骗到宫中斩杀。

期间,刘邦还率领樊哙等可靠的将领灭掉了试图反叛的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

刘邦登上皇帝位,说实在的也没有享受几天。他在位的近十年时间,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平叛各路诸侯的反叛。可以说刘邦是一位戎马一生的皇帝。

刘邦在征讨英布判断的时候挨了一箭,回到长安之后,箭伤复发,病得很重,大臣们请来一位名医为他治病,刘邦就问这位名医:“你看我这病怎么样啊?什么时候能治好啊?”这位名医说:“陛下放心,你的病可以治好,但是药不能停。”刘邦一听很生气,你是什么狗屁名医,我的命是天注定的,即使你是扁鹊重生,也治不好我的病。你少在这儿蒙人了。于是就让人拿了50斤黄金把这位名医打发走了。也许是刘邦自己清楚,自己死期将至,不愿意再治了。

就在刘邦奄奄一息的时候,大臣们也为他准备好了后事,刘邦的妻子吕后坐在刘邦床边问他:“陛下,你百年之后谁可以帮忙治理朝廷呢?”刘邦说:曹参。吕后又问:曹参之后呢?刘邦说:王林和陈平。

公元前一百九十五年,也就是汉十二年,刘邦的人生走到了尽头,在长乐宫逝世。大臣们给他一个一谥号“汉高祖”。汉高祖丧事完毕,太子刘盈继位,称为汉孝惠帝。

回顾刘邦的一生,可以说是传奇的一生,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到开创一个王朝的帝王。他身上的很多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首先,刘邦青年时期,努力挤进官府,只做了一个小小的亭长,他在这个亭长的位置上,积攒了自己的人脉,势力。大家可以想一想,萧何,樊哙都是他年轻的时候就跟随他的。还有一点刘邦会造势,为什么这么说呢?前面我们讲刘邦出生的时候,什么刘邦身上有龙影啊,刘邦头顶有祥云啊,其实这些都是刘邦给自己造的势,他的目的就是把自己营造成一个不平凡的人,让更多的人看得起他,从而跟随他。

再看后来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刘邦在芒砀山聚集起的几百号人,在刘邦的率领下扛起了起义大旗,再后来投景驹,投项梁,他不断的利用这些强大的人拉拢自己的人脉势力,使自己强大起来。大家为什么都喜欢用刘邦呢?在大家的心中,刘邦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司马迁曾经写过,刘邦在楚怀王的心里是忠厚老实之人,刘邦是真的忠厚老实吗?恐怕是他在别人面前故意装出来的吧。这就告诉我们,在自己实力比较弱小的时候一定要低调,在低调的同时不断强大自己。这样,你才能在混乱的社会中得以生存发展。

再后来,刘邦,项羽,楚汉相争。刘邦会用人,在他自己当了皇帝之后,他都说,他成功的秘诀就是他会用人。大家看看,刘邦的手下,文有张良,萧何,陈平,郦食其,武有樊哙,韩信,彭月,英布。尤其是刘邦用韩信,它的用法是每用之必制之。不管韩信对刘邦是否忠诚,起码在刘邦看来,韩信不忠诚。可是他依然重用韩信。在重用的同时,他又懂得克制韩信,这就是刘邦用人的高明之处。

之后刘邦统一天下之后,征战近十年,干什么呢?扫清了所有有可能的障碍。为什么这样说呢?史记中不是说刘邦不断的在平叛叛乱吗?但是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刘邦主动扫平这些他认为的不稳定的因素呢?我们看,那些为他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大将,除樊哙外,韩信,彭越,英布,韩王信。难道说这些人全部都反叛他了吗?难道这不是刘邦设的局吗?这不是他在为自己的大汉天下,刘氏天下清扫障碍吗?

历史往往都是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王朝更替,成王败寇。刘邦的成功自然有他的原因,而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对历史的阅读和理解,充实自己的人生。

下一章我们将开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登上国家权力巅峰的女性的故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