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周本纪(2 / 2)

有一次,武王生病很重,大臣们都很担心,周公旦更是沐浴斋戒,焚香祈祷,愿意用自己的身体去代替武王的病痛。后来武王去世了,太子诵继承了王位,这就是成王。

成王年纪还小,虽然在王位上,却还没有能力管理朝政,周公旦担心别的诸侯不服从年幼的成王,于是就代理了朝政,帮助成王管理朝政。

周公旦代理朝政之后,武王的弟弟管叔和蔡叔就怀疑周公旦要篡位,他们两个就联合了武庚发动叛乱,周公旦率兵平复了这次叛乱,诛杀了武庚和管叔,流放了蔡叔。因为武王时,管叔和蔡叔是奉命去管理殷的后嗣。他们叛乱后,殷的后嗣就没有人去管理了,于是,成王就把殷的后嗣封给了武王的小弟弟封。

成王在洛邑(河南洛阳)建造都城,并在这里安放了九鼎,他说:“这里是天下的中心,各诸侯国朝贡的距离是一样的。”

成王临终前,担心太子钊胜任不了国家大事,就让召公、毕公来辅佐,成王去世后,召公、毕公带领诸侯们和太子钊一起去祭拜先祖,并要求其他的大臣用心辅佐太子,所以在成王、康王的时候,天下安宁,所有的刑罚都被扔在一旁用不上,四十年都没有使用。

康王去世后,儿子昭王瑕继位,昭王在位的时候,周朝的国运衰落了,昭王可以说是周朝最悲催的一位帝王了,怎么说呢,有一次,昭王到南方巡视,没有回来,因为当地人非常憎恶他,给他了一只用胶粘接起来的船,毫无疑问,昭王就这样被淹死在了水里,昭王死后,因为忌讳这个事情,都没有人向诸侯发丧,后来群臣就扶持了昭王的儿子满继位,这就是周穆王,周穆王继位时,已经是个年近五十的老头子了,大家别看周穆王年老了,但他确实算一个不错的君王了,他为文王、武王建立的德政遭到损害二感到非常痛惜,于是他就命令群臣好好治理国家,自己也是用尽全力治理天下,这样,天下又得到了安定。

周穆王想要攻打犬戎,找大臣们商量,有一位大臣祭公谋父就劝说:“大王,我们不能攻打犬戎,这跟我们的先王们制定的国策是冲突的,我们的先王们都是以德服人的,从来都不炫耀自己的武力,我们的国家都几十年没用使用过武器了。我们的军队平时只是在积蓄力量,在必要的时候才出动,一出动就会制胜,如果只想着炫耀武力,那么士兵们就会漫不经心,漫不经意就没有了战斗力。还有,民间有歌谣赞颂我们的周公,是这样唱的:‘收起干于戈,藏起弓和箭,求贤重美德,华夏都传遍,王业永保全。’先王对待民众,努力端正他们的品行,增加他们的财产,改善他们的生活,用礼法来教育他们,所以才能保全先王的事业并让其壮大。从前,我们的先祖擅长农业,担任农师的职务,为百姓造福,当夏朝衰落的时候,夏朝废弃了农师的职务,我们的先王不窋因失掉了农师的官职,自己流落到戎狄地区,都没敢忘记努力发展农事,坚持不懈,继续他的事业,后来我们的各代先王都是继承了这种美德,到文王、武王的时候,更是将这种美德发扬到了极致,再加上善待百姓,敬奉鬼神,保护民众,人民没有不拥戴的。商纣王犯下的极大的罪恶,人民都不能忍受他了,才拥立了武王,所以先王并不崇尚武力。如今,犬戎地区还像以前一样是来按时朝拜的,我们没有征伐他们的理由。”周穆王不听祭公谋父的意见,还是出兵讨伐犬戎,结果没有取得胜利,从此,荒服地区都不来朝拜了。

周穆王崇尚刑法,他告诉诸侯们说:“我好告诉你们一种完善的刑法,现在你们安抚百姓,应该选择什么呢?不是贤德的人才吗?应该严肃对待什么呢?不是刑法吗?应该怎样处置各种事情呢?不是使用刑罚吗?”周穆王参与制订了在当时算是比较完备的各种的刑罚制度,犯了什么罪过,该怎么审,该怎么判,该受什么样的惩罚,都有明确的规定。

周穆王在位五十五年去世,真是个长寿的老头啊,儿子共王繄扈继位,又一次共王出游,命令密康公跟随,游玩到一处地方,有三个美女来投奔密康公,密康公的母亲叫密康公把这三个美女都献给国王,野兽够三只就成群,人够三人成众,美女够三人成粲,君王打猎都不敢猎杀过多的野兽,诸侯出门对众人都要谦恭有礼,君王娶妃子都不敢娶同胞三姐妹,那三个美丽的女人同时投奔你,你有什么德行能够承受的起呢?君王都承受不起,何况你这样的小人物呢?小人物如果拥有过多的宝物,都会给自己招来灾难。密康公没有听他母亲的话,没有献出那三个美女,刚刚过了一年,共工就把密国消灭了。共工去世后,他的儿子懿王囏(jiān)继位,懿王在位的时候,周王室衰落了,诗人作诗讥讽,懿王去世后,共王的弟弟辟方继位,这就是孝王,孝王去世后,懿王的儿子燮(xiè)继位,就是夷王,夷王去世后,儿子厉王继位,厉王登位三十年,贪财好利,大臣们都劝谏,厉王不听,依旧暴虐无道,召公劝谏道:“人民都忍受不了您的命令了。”厉王发怒了,找来了一名巫师,让他监视那些议论的人,发现后就来报告,立即杀掉。这样一来,议论的人就少了很多,可是诸侯们都不来朝拜了。厉王越加严厉,没过几年,路上的人都没人敢说话了,厉王高兴的对大臣们说:“你们看,我能消除人们对我的议论了,没人敢议论我了。”召公说:“大王,是没人议论您了,您只是把他们的话堵回去了,堵住人的嘴巴,就像堵住洪水一样,迟早会决堤,一旦决堤,后果不堪设想。治国就像治水一样,您一定要让人民开口说话。”厉王不听召公的劝谏,国人就更不敢说话了。这样过了三年,大家一起造反,袭击厉王,厉王逃走。太子静被召公藏在自己的家里,国人知道了,就把召公的家包围了起来,召公没有办法,用自己的儿子替换太子,将自己的儿子交给了反军,太子才没被杀害。

厉王死后,太子静已经长大成人了,召公和周公就一起辅佐太子静登上帝位,就是宣王,宣王登上王位之后,努力治理国事,效法文王、武王、成王和康王,诸侯国见宣王如此的贤明,又都来国都朝拜了。

宣王不到千亩去耕田,籍田是国家设立的专门供天子亲自带头示范种田的地方,宣王不去,大臣劝谏,宣王不听,共和三十九年(共和是指召公和周公共同治理朝政,开始的第一年叫共和元年),宣王的军队在千亩被姜戎打败,共和四十六年,宣王去世,他的儿子幽王继位。

幽王二年,发生了大地震,有大臣说:“周朝快要灭亡了,天地之间的阴阳之气混乱了,阳气在下,被阴气压住了,所以就发生了地震,阳气被阴气压在下面,水源就必定受到阻塞,水源受到阻塞,国家就一定会灭亡,从前,伊水和洛水干了,夏朝就灭亡了,黄河水干了,商朝就灭亡了,如今,周朝也会像夏朝和商朝一样,很快会灭亡的。”果然,没过多久,三川都枯竭了,岐山也崩塌了。

幽王三年,幽王的爱妃褒姒生的儿子叫伯服,幽王因为褒姒的原因想要废掉太子让伯服当太子,还想废掉王后让褒姒当王后。

从前,在夏朝的时候,有两条神龙降落在夏的宫廷,口吐人言说:“我们本来是褒国的两个先君。”夏帝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两条龙,想杀不敢杀,想赶走也不敢,想留不敢留,于是就进行占卜,占卜出要将它们的唾液留下并藏起来,结果才是吉利的,于是就摆出祭品,写下简册,像这两条龙祷告,这样这两条龙才飞走并留下了唾液。夏帝命人拿来盒子将龙的唾液保存了起来,夏朝灭亡之后,这个盒子传到了商朝,商朝灭亡之后,这个盒子就传到了周朝,连着三代王朝,从来没有人打开过这个盒子,但到了周厉王的时候,周厉王把这个盒子打开了,龙的唾液流到了殿堂之上,怎么清扫都扫不掉,周厉王命令一群女人赤身裸体对着唾液大声呼叫,那堆唾液变成了一只很大的蜥蜴,爬进了厉王的后宫,这是,厉王的后宫有一个六七岁的小宫女碰见了那只蜥蜴,后来就怀孕了,没有丈夫就生了孩子,这个宫女害怕极了,就把孩子扔掉了。

在周宣王的时代,有一首儿歌这样唱的:“山桑弓,箕木袋,灭亡周国的祸害。”宣王听到了这首儿歌,有一对夫妇正好卖山桑弓和用箕木制的箭袋,宣王就命人去抓捕他们,夫妇逃亡的路上发现了被那个宫女扔掉的小孩,就把她抱了回去,收养了她,后来褒国人把这个长大的女孩献给了周幽王,这个女孩叫褒姒,褒姒长得太漂亮了,周幽王第一次在后宫见了褒姒就迷恋上了她,,后来褒姒生下伯服,周幽王废掉了王后和太子,让褒姒和伯服分别当王后和太子。

褒姒不爱笑,周幽王为了让她笑一下,上演了烽火戏诸侯的好戏,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他了,也就渐渐地不来了,这就是一个古代版的“狼来了的故事”。

后来,犬戎叛乱,攻打周幽王,周幽王点燃了求救的烽火,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一个诸侯前来救他,幽王战败,被杀死在了骊山脚下,周幽王死后,太子平王继位,平王继位后,把国都迁到了洛阳。到了这时,周王朝已经只能算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了,各个诸侯国只图发展自己的势力,基本上不把周朝的君王当回事了。整个国家的事务,都有各地区的诸侯国自己处理。

在后面的周王朝历史上,又经历了周桓王、周庄王、周釐王、周惠王、周襄王、周顷王、周定王、周简王、周灵王、周景王、周敬王、周哀王、周思王、周考王、周威烈王、周安王、周烈王、周显王。后来东西周各自为政,这以后十数年,秦王灭掉了东周和西周。周朝彻底的灭亡。

同学们,纵观周王朝的近八百年历史,浩浩荡荡,令人感慨,建国初期,各代君王都是励精图治,总能继承先祖的遗志,知道王位的来之不易,也能设身处地的为百姓着想,为百姓造福,百姓们自然就会拥戴他们,成就他们,但是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一代代君王在宫廷中长大,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养尊处优的位置,必然耗尽他们从祖宗那遗传来的智慧和仁义,内乱、宫斗、夺位成立历史的主流故事,百姓的疾苦在帝王眼里啥也不是。这就是家天下的尤为突出的缺点,这也是奴隶制制度的根本劣性。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们也不能因为历史的残酷就否定社会在历史长河中的进步,我们的先祖一代代的努力,也是在突破各种可能性。没有奴隶制社会的发展也不可能有现如今我们这样以人民为本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生。

下面的章节,我们就会进入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也会见证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的出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