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周本纪(1 / 2)

周本纪是记录了周王朝的兴衰史,司马迁看待周朝的历史明显的增加了儒家文化的思想观点,文王,武王,成王,周公,这几人都是圣主贤君的代言人。这篇本纪犹如散文小说,生动的刻画了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周王朝近八百年的历史,司马迁描写的跌宕起伏,令人回味。

周的始祖是弃,前面五帝本纪的时候我们讲过,弃就是五帝中第三帝帝喾的儿子,弃的母亲叫姜原,姜原是帝喾的原配妻子。有一次,姜原在野外游玩,发现一个很大很大的巨人脚印,姜原也是个好玩耍的人,他看见这个巨大的脚印,就很好奇的非要踩进去玩玩,这一踩不要紧,刚踩下去的时候就身子震动,怀孕了,后来生了一个儿子,弃的父母都觉得不吉利,于是就把这个儿子抛弃了,开始姜原把儿子扔到了狭小的巷子里,这是堪称奇迹的时刻到来了,所有路过的牛马都避开他,没有踩踏他,姜原又转移地方,把儿子扔到了水渠中的积冰上,此刻,奇迹又发生了,天空中飞的鸟群落到弃的身边用身上的羽毛覆盖在弃的身上。姜原站在远处,看到了这些,认定他想抛弃的这个孩子肯定是个神人,若再抛弃他,恐怕违抗了上天,就把儿子好好的抱了回去抚养长大,取名叫弃。

其实同学们想一想,真的存在那些神奇的事吗?依我看,大概率是姜原实在舍不得自己的儿子,毕竟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话说虎毒不食子,何况是一个母亲呢,那些奇迹般故事估计是姜原怕丈夫责怪编出来的故事吧。

弃在小的时候就有过人的才智和高远的志向,他在游戏的时候,喜欢种麻、豆之类的庄家,种出来的麻、豆都很茂盛。他长大成人后,更喜欢种谷,他观察土地非常的仔细,知道什么样的土地适合种什么样的植物,人民们都来向他学习,尧帝听说了弃的事情,就任命弃担任了农师的职位,负责教子民们种植庄家,天下人都非常的爱戴他,弃也在农业上做出了很多的成绩。后来舜帝把弃封在了邰(taí,今陕西),以姬为姓。

弃去世后,儿子不窋(kū)继位,不窋在位的几年,因为夏朝的政治衰败,废弃了农师的官职,不窋因为失去了族上继承下来的官职,就逃到了一方戎狄部落去了。不窋去世后,儿子鞠继位,鞠去世后,儿子公刘继位,公刘继位后,重新修制弃的事业,致力于耕种,带领他的子民发展农业,没过几年,人们都能丰衣足食,外族的人听说了之后,纷纷迁徙过来,归顺了公刘,周的兴隆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公刘去世后,儿子庆节继位,庆节去世后,儿子黄仆继位,黄仆去世后,儿子差弗继位,差弗去世后,儿子毁鄃继位,毁鄃去世后,儿子公非继位,公非去世后,儿子高圉继位,高圉去世后,儿子亚圉继位,亚圉去世后,儿子公叔祖类继位,公叔祖类去世后,儿子古公亶父继位。

古公亶父在位期间,重修弃、公刘的事业,普施仁义,人民很是爱戴他。古公亶父的仁义之心,司马迁是通过几个事件来描述的,有一次,戎狄的薰育族来侵扰,想要夺取财物,古公亶父就把财富给了他们,后来又来侵扰,想要夺取土地和人民,子民们都很愤怒,都想反抗,古公说:“亲爱的子民们,你们拥立我周,是因为希望我能为大家谋取福利,如今戎狄来犯,目的是夺取人口和土地,你们跟着他和跟着我没有什么区别,我不在你们任然能在这片土地上幸福的生活,如果你们为了我去跟戎狄作战,让我牺牲你们的家人和兄弟来保全我自己,我实在是做不到啊。”于是古公就带领家族离开了,来到岐山(陕西)脚下定居,他原来的子民为了追随古公亶父,纷纷来到了岐山下,于是古公就把民众都安定了下来,又设立各种官职,办理各种事务,人民都歌颂他的功德。

古公的大儿子叫太伯,二儿子叫虞仲,小儿子叫季历,季历的儿子叫昌,昌生下来就有祥兆,古公说:“我们家族的兴旺恐怕就要在昌的身上应验了。”太伯和虞仲知道古公的想法,就一块逃到了南方,不仅如此,他们还和当地人一样,在身上刺上了花纹,剪掉了头发,以表示他们不跟季历争夺王位的决心。

古公去世后,季历继位,季历也像他的父亲一样,努力实行仁政。季历去世后,儿子昌继位,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西伯,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昌也跟他的爷爷和父亲一样,努力施行仁政,敬重老人,慈爱百姓,礼贤下士,传说昌在吃饭的时候有贤士拜访,他就立即放下碗筷,吐出还没咽下的饭菜,起身迎接贤士。士人都赞赏昌,都跑来归顺。

另一边,崇侯虎在纣王面前谏言说:“尊敬的大王,现如今,西边的西伯侯势力越来越大,很多诸侯都归顺了他,这对您非常的不利啊!”听了崇侯虎的话,纣王派人把西伯抓了起来。闳夭等人为了救出西伯,就给纣王敬献了很多美女,牛马,财物。纣王看到这些礼物非常高兴,就放了西伯。西伯回过后向纣王献出了洛水西边的土地,请求纣王废除炮烙之刑,纣王答应了西伯的请求。

从此以后,西伯更加努力的治国,使他的领地的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人民安定后,西伯就四处征战,平定四方。纣王知道后却说:“天命之人是我,他西伯还能捅破天不行。”根本不把西伯放在眼里。

西伯去世后,太子发继位,也就是建立打败商纣王,建立周朝的周武王姬发。

姬发继位后,重用了太公望,周公旦,召公,毕公等人,姬发继承了文王的事业后,以仁义为本,更加努力的治理国家。

武王九年的时候,武王祭祀文王,祭祀完成后检阅了部队,制作了文王的牌位,供在了中军大帐,武王自称太子,宣称是奉文王之命去讨伐商纣王。他向手下官员宣告:“大家一定要严肃、恭敬、诚实,我本来是个无知的人,只是因为先祖有德行,我继承了先人的功业,现在我只是制定各种赏罚制度,来确保完成祖先的功业。”武王率领众诸侯讨伐纣王,部队在渡河的时候,船走到了和中央的时候,有一条白鱼跳进武王的船中,武王抓住了这条鱼用它祭了天,渡过了河之后,有一团火从天而降,落到武王住的房子上,旋转不停,最后变成了一只乌鸦,赤红的颜色,发出鸣叫。这时候诸侯们都说:“大王,是时候讨伐纣王了。”武王却说:“你们都不了解天命,现在还不可以。”于是帅军回国了。由此可见武王是多么的谨慎。

过了两年,武王听说纣王更加暴虐了,还杀死了比干,杀死了好多亲近的大臣,于是武王昭告天下,率领众诸侯,东进讨伐纣王,二月的一天清早,武王左手拿着黄色大斧,右手拿着牦牛尾做装饰的的白色旗帜,号召众诸侯说:“西方来的将士们,我的友邦的诸侯们,如今,纣王只听妇人的话,废弃了祭祀祖先的事,放弃了国家政事,杀害忠心为国的人,任用奸贼,让他们欺压百姓,为非作歹,现在,我奉文王遗命,讨伐纣王,大家一定要齐心协力,共同进退,要像猛虎、豺狼、蛟龙一样的战斗,你们谁要是不努力,就会被杀死。”宣誓完毕后,就在牧野摆开了阵势。

纣王听说武王功来了,就发兵七十万来迎战,纣的军队人数虽然很多,但都没有打仗的心思,当遇到武王的军队的时候,都调转兵器攻击纣王的军队,武王很轻松的就战胜了纣王,纣王败逃,进入宫中,登上鹿台,穿上了华丽的宝石玉衣,跳进火坑里自焚了,武王进入商都朝歌后,找到了纣王自焚的地方,亲自用箭射穿了纣王的尸体,用黄色的大斧砍下了纣王的头颅,悬挂在白旗上,做完这些,武王才出城回营。

第二天,士兵们清除道路,修治祭祀用的社坛和破败的宫殿,开工的时候,一百名壮汉扛着云罕旗在前面开道,武王的弟弟护卫,周公旦手持大斧,毕公手持小斧侍卫在武王两旁,武王站在大部队的左边,群臣跟随在武王身后,左边的大臣捧着明月夜取的露水,右边的大臣铺好公明草编成的席子,召公献上彩帛,尚父牵来了祭祀用的牲畜,伊佚朗读祝文,说:“殷商的最后一代子孙纣,完全的败坏了先王的明德,不敬鬼神,不祭祀先祖,欺负百姓,罪恶深重,如今被天皇上帝知道了,上天命令武王代替殷纣,革除殷商政权。”武王跪地拜了两拜,然后退出。

武王把殷的遗民封给了纣的后代,并命令两个弟弟帮忙治理殷国,又命令召公释放了箕子,命令毕公释放了囚禁的百姓,向百姓发放了钱财和粮食,然后才撤兵回西方去了。路上,武王巡视各国,记录了政事,又分封和表彰了各路诸侯。

武王回到周都后,夜不能眠,周公旦就问他:“您为什么不能入睡?”武王回答他:“上天不享用殷的祭祀已经有六十年了,郊外怪兽成群,全是害虫。因为上天不保佑殷朝,才使我们取得了今天的胜利,上天建立殷朝,也有很多的贤士能人辅佐,才能使殷朝维持至今,我不能使上天赐给周朝的国运不变,哪里顾得上睡觉呢?”武王又说:“我要确保周朝的国运不可改变,就要找出所有不服从天命的人,惩罚他们,我要不断的努力,确保我西方的安定,首先,我决定要在洛邑修建周都。”武王把马放养在华山南面,把牛放养在桃林之间,让军队都放下武器,然后解散,表示不再向天下用兵。

武王战胜殷朝的第二年,他问箕子商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箕子不好说商朝的不是,只是让他讲国家兴衰存亡的原因。武王听了箕子的回答,也就不好意思追问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