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意难平(1 / 2)

秋凉如水,张楠枫从实验室走出来的时候不禁裹紧衣服,双手环抱在胸前,快速向宿舍走去。昏黄的路灯照在地面的梧桐树叶上,那铁锈似的黄让人避之不及,钻入眼底,使那眸子迅速蒙上一抹阴影。

张楠枫讨厌秋,更讨厌秋季绵延的细雨,她的情绪很容易被秋的寂寥裹挟。她心烦意乱地打开手机,把声音调到最大,歌声把耳膜震得嗡嗡响。

她刚刚被导师劈头盖脸数落了一顿,论文又要重新选题。她有些后悔读研究生。和其他人不同,张楠枫选择考研不是为了学历,不是为了就业,也不是热爱科研。她读研是源于对未来生活深深的恐惧和迷茫,想逃离将来面对职业选择的痛苦。

张楠枫从小到大学习成绩一直都不错。她的梦想是将来做个新闻记者,走南闯北,征战东西,不惧狂风,不畏暴雨。

在张楠枫心中,中国最牛的新闻记者是唐师曾。这位大名鼎鼎的记者曾经冒着生命危险亲赴两伊战场,去可可西里无人区探险,去神农架寻找野人……,这些都激发了张楠枫对外部世界无尽的好奇心。他的书《我钻进了金字塔》、《我从战场归来》、《重返巴格达》全部都是张楠枫的最爱。

她期望自己的未来能和唐师曾一样跋山涉水,去听世界的另一种鼓点。

可惜,张楠枫的梦想遭到了全家人的激烈反对,尤其是她父亲。

张楠枫出生在一个苏北小县城,那里主要以农业为主,工业不是很发达。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人们对教育普遍不太重视,既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但限于经济条件,往往又认为识几个字够用就行,不必要非得在象牙塔里拼搏,早日步入社会打工赚钱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有些家庭甚至还会受到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对女孩子读书更是抱着无所谓或是随缘的态度。张楠枫姨妈家的两个表妹就在读完高中后去苏州的一家制衣厂上班了。

在这一点上,张楠枫属于是十分幸运的。

张楠枫的父亲毕业于师范大学,是当时县城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所以他对“知识改变命运”的体会更深,也愿意为教育孩子付出全部,不分男女。然而,他对职业性别的观念仍然十分守旧。

张楠枫父亲反对她做新闻记者的理由很简单:辛苦、不稳定,对女孩子极为不利,将来必定无法兼顾工作与家庭。而女孩子无论多有出息,将来都是要围着一日三餐和孩子转的。

张楠枫当然无法苟同父亲的观念,但她无力改变。她该如何才能撼动父亲的权威呢?

张楠枫和她爸爸之间的抗争最终在高一暑假落下帷幕,结局是张楠枫被迫学了理科。

之所以说是被迫,是因为她本来已经提交了文科分班申请,但在她不知情的状况下,她父亲居然偷偷将申请改为理科并交给了学校。这让张楠枫极为恼怒,也给父女之间的感情造成了极大的伤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