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插曲三:爆炸中的女孩(2)53(1 / 2)

死亡,从来不曾距离维克多这么近。

在爆炸发生的那一瞬间,维克多根本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什么——他差点从此在地球上彻底消失——而很多人却已经在这一瞬间毫无预警地失去了唯一的生命。

巨大而刺耳的轰响在地铁站里来回反弹了许久,犹如异次元穿越而来的怪兽,在地球的表皮之下张狂地怒吼。

爆炸的冲击波把维克多震倒在阶梯上,台阶的下端已经散落成一堆破碎的钢筋混凝土,废墟里压埋着凌乱的肢体和杂陈的行李物品。

旁边的电扶梯被撕裂成了两截,下半截绽裂开来,但机器并没有马上停止运转。一个可怜的女孩陷落在断口处,被上面摔落的行人堆挤着,双腿硬生生被卷进绞盘。那腿骨黏着肌肉被搅碎的嘎吱声交揉着女孩绝望的嘶喊,在维克多惊恐的双眼里惨叫。

没法救她,维克多痛苦地想着,他根本没法拯救现场的任何人,甚至不敢下去看一眼自己刚刚待过的血肉模糊的车厢。

那一年,维克多才刚满十六岁。

二十年后。

台上,博士侃侃而谈:“很多时候我们的大脑已经做出了决定,但是肢体执行这个决定却往往出现拖延。从脑部发出的神经信号平均要经过200毫秒才能到达肢体,如果产生犹豫延时只会更严重。

“而详细的案例研究和统计学分析告诉我们,这些犹豫绝大部分都是在最初的正确判断上不断叠加反复。也就是说犹豫基本上纯粹是在浪费时间,这对于反恐治安战一线战斗人员是很要命的问题。

“考虑到城市反恐和治安战面对的复杂因素更加剧了犹豫所造成的问题,这就更需要引入战术神经辅助系统。

“举个例子,比如识别混杂在一起的恐怖分子、敌对武装分子和平民,相信在座的都接受过相关训练,经过精确的模拟测试,我们的数据显示,我方战斗人员平均比同样训练程度的敌对武装人员在开火执行上要慢300毫秒!这是什么差别?是生与死的差别!

“为什么?因为恐怖分子开火无所顾忌,而我们却需要在目标判断上多花额外的0.3秒。这是必须的吗?不是!

“实际上反恐队员与恐怖分子从视觉皮层接收信号传导至颞叶识别出眼前的目标身份所需的时间是一样的。

“但是经过精密的脑信号监测,我们发现反恐队员的颞叶区在发出识别信号前比恐怖分子多走了一个内部回路,我们称之为‘再确认’神经通路。

“换句话说,恐怖分子只需要下意识判断,而反恐队员却需要有意识判断。0.3秒就是下意识和有意识的神经延时差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