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郝建的谎言(2 / 2)

掾吏笑笑也不答话,驾驶着马车匆匆离去,赶回去复命。

宅院有三进七房,有一名管家、一个厨子、一各仆役,四名军士,众人接待了赵充,都很是客气,也没将他当罪犯对待。可是当他想走出宅院,脚尖还没跨出门槛,门外把守的军士大戟一并:“陛下有令,赵君请回,勿要为难!”赵充不信邪,还想再闯,结果差点没被军士一戟给扎个透心凉。看来是真的!他被迫放弃了逃跑的念头。吃了晚膳,赵充躺在床上胡思乱想着:看来自己是要长期被软禁在此了。可王莽为啥又不治自己诽谤之罪呢?难道是因自己的生辰八字与他的相同之故?自己的生辰八字除了和赵明说过,没人知晓,王莽怎会知晓呢?莫非是赵明告的密?刘崇才是“诽谤案”的主谋,他怎么一点事也没有?刘縯、刘秀又在春陵老家做什么呢?西门垂惠的话又是啥意思?……

此时的京师风平浪静,没有人知道一场可能的漩涡正在千里之外的南阳酝酿着。

赵充进城时被城门吏任光发现,被宛城县吏们送去京师的消息,已被返回春陵的刘縯兄弟带回了新野县。邓家本来与刘崇达成了某项协议,起事时要为安众侯提供粮食或者打造军械,当邓家的家主邓宏听得此消息后,竟会如此失态。刘崇的第一步计划不仅被毁,而且被严重打击到了信誉,失去了邓宏的支持。

从宛城城下逃退回安众,刘崇已经算是运气好了,拿了刘崇赏赐的游侠拼命抵抗,才护得安众候没有当场被宛城县守卫们抓获。刘崇逃回安众后,却一直处于惋惜、担忧之中。惋惜的是辛辛苦苦准备的计划竟然还没开始就结束了;担忧的是赵充进了长安后,会不会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招致王莽的提前警觉与报复。刘崇像一只受伤的野兽,没日没夜地缩在安众国的封地里,越想越惋惜越担忧。不过他那坚韧的性子尚在,匡扶大汉的决心也在,经过多天的消化后,终于在一个夜晚,他红着眼睛敲开了国相张绍的门,郑重地说道:“我欲率宗族百人攻打宛城,此行必死,但可为大汉忠义之士首举义旗,死不悔矣!张君素来知我,可愿同行否?”

国相张绍仅仅是惊愕了片刻,就笑着握住了刘崇的手,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汉朝时各郡国的国相掌管军队军械。

为了拉拢刘敞、刘縯,刘崇派出国相张绍前去游说,结果张绍却一无所获而归。在春陵见到了刘敞,可他却只关心刘崇是在宛城还是春陵起义,对在春陵带人响应一事含糊不清,这也没有出乎刘崇所料,这位族叔向来胆小怕事,这次张绍前来,只是象征性地、礼节性地通知下春陵侯而已。自宛城城下一别,刘縯去了新野邓家,此时春陵白水乡的家中,只有一个看家的二弟刘仲在。待张绍见到刘仲后,连骗刘仲以刘縯弟弟的名义为己张目的念头都没了,只能恨恨地在刘家门前跺了跺脚后,匆匆北归。

听完张绍所述春陵之行梗概后,刘崇故作平静地叹了口气,安慰着身边神色黯然的众人:“各位不必徒伤悲!就靠我们自己的力量,亦能除掉莽贼,匡扶大汉!”

虽然远方消息并不愉快,但眼下事情却还要循规蹈矩!四月初一,刘崇带着张绍和一干族人,走上了特意筑起的祭坛。自孝武皇帝罢黜百家后,儒家被独尊之际,“天人感应”学说和民间本已绵延已久的迷信风气迅速结合起来,整个大汉帝国形成了浓浓的谶纬之风,并在孝哀、孝平之世达到了巅峰。上至三公为日食背锅,下到民间求神问卦,无论大小事,都得进行一番迷信活动后,才能图个心安理得。刘崇自然也不能免俗。占卜工具五花八门,有龟壳、蓍草、天象、铜钱……

主持占卜的巫者不敢怠慢,上前取下龟壳,一面神叨叨地念着咒语,一面仔细端详着裂纹。端详了许久,脸上露出极其兴奋的神情,朝台下众人宣布:“君侯!大吉!大吉之兆!诸事都宜,功业必成!”刘崇很兴奋,但又不放心地让巫者多烤了几个龟壳,结果显示的都是大吉之兆,最差的那个结果也是吉兆。大喜过望的刘崇将剩下没用上的龟壳全部赏赐给巫者,然后走上祭坛……

未央宫宣室殿。摄天子正批阅着奏章。此时王莽已经将未央宫当作自己的又一个家园了,很少回自己府邸,没日没夜在宫里加班加点。小黄门送来塘报:王莽拆开漆封,看着帛书,乃西域都护但钦上奏:卑爱疐嚣张肆行,又一次发兵侵袭大小昆弥,请求陛下速速派兵增援。王莽看得焦灼无比,焦灼的是自己刚摄政,就遇到西域动荡。真可谓坏事总是成双成对地出现,小黄门又呈入一份塘报,王莽拆开漆封观瞧:安众侯刘崇在自己安众侯国里立祭坛,卜巫告天,欲首创义旗,清君侧,反莽兴汉!王莽看完,感到愤怒又恐惧,元始年间,发布了那么多对汉室宗亲有利的新政,依次对刘氏宗亲封王封候,东平王刘云也得到平反,由他儿子继承他的王位;刘氏宗亲被开除了族籍的,又全部恢复身份。本以为宗室必和,没想到果然还是这些汉室宗亲果然率先跳将出来了,真可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正当他内心焦灼恐惧之际,小黄门又来通报,安众侯叔父刘嘉、国相张绍兄张竦有要事求见。王莽让小黄门将两人迎入,两人跪地不起,自首待罪,痛陈刘崇、张绍之反叛大罪,并告诉摄天子,刘崇已经率领宗室百人去攻打宛城。两人的话抚恤了摄天子的心,王莽立刻赦免了两人,以礼厚待,并令尚书令将刘崇反叛的军情用帛书写成塘报,即刻令官驿以五百里加急传递给宛城太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