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背景)(1 / 2)

先秦之时,华夏之辈,涉土游方,有周穆王西巡之说[1]。至武帝建元二年,汉欲除匈奴,遂遣张骞使月氏,共击之。经匈奴,单于留骞十余载。骞寻隙至西域多国,后返汉,具言详细,皆有载。骞之凿空,令西北诸国始通汉[2]。西域险阸,本无齐路[3],今骞开远夷,通绝域[4],辟西北万里,融各方之异,促各国之流。功垂千秋,乃十世之基也。是后百年间,虽因战火阻道,然前有武帝拓水路,后班超复通西域。至魏晋之时,陆海皆兴。

到之隋唐,南北交通,纵横所亘,近二万里。是以自敦煌出,可分三路:北道自伊吾,经铁勒、突厥,可及拂菻。中道从高昌,过焉耆、龟兹、疏勒,经粟特之地,可至波斯。南道由鄯善,至于阗,度葱岭,可达北婆罗门。此三道,各有襟带。故以伊吾、高昌、鄯善,并西域之门户。则敦煌,谓咽喉之地也[5]。

又以船业之兴,可择水路,谓之通海夷道。自广州海行,东南至屯门山,西至九州石。复南行,又西南至占不劳山。过奔陀浪洲、军突弄山,行至海硖。南北百里,有诸国。西北行出硖,可达婆国伽蓝洲。又至师子国,复西北可至婆罗门、天竺。由婆罗门出,有二路可及大食[6]。

然唐初边陲不稳,为防谍探之流,故禁约百姓,不可出藩[7]。私越国境者,处刑[8]。但勉藩邦内附,胡商来朝,抚以优待。绝域君长,皆来作贡[9]。与民休息,以扬国威。

[1]选自《穆天子传》。

[2]选自《史记》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传》、《汉书》卷六十一《张骞李广利传》。

[3]选自《史记索隐》卷二十七。

[4]选自《隋书》卷八十三《西域传》。

[5]选自《隋书》卷六十七《裴矩传》。

[6]选自《新唐书》卷四十三下《地理志七》。

[7]选自《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一。

[8]选自《唐律疏议》卷第八《卫禁》。

[9]选自《旧唐书》卷七十一《魏征传》。

备注:

伊吾: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

拂菻(lǐn):拜占庭,东罗马帝国。

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市。

焉耆(qí):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