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苏小小(1 / 2)

东山的房子算不上高大,大多都是用砖块和混凝土修建而成,简单干净的样式,实用方便的建筑风格,不难看出其中的现代化工艺。

还有零星的老式建筑错落其间,破旧的红石砖,红漆的木门,为东山平添了一份历史的厚重。

很快方留等人就回到了旅馆,今天是他们写生之旅结束的日子,也只有到了旅馆这边,手机才从沉寂中得以唤醒。

其实也不过是一点微弱的信号,刷新一下消息界面都要等一会儿,至于这里的人们如何互相传达消息,如何与外部联系。

前者因为这里人烟稀少,大部分人都居住在东山,另外一部分人时不时来东山赶集或是交易,左邻右舍,互相都比较熟悉,讯息的传播也只是时间问题。

后者是通过躺在东山电话厅桌子上的几部小小的有线电话。

方留放下背包,随意的躺在床上,从枕边掏出一枚手机,这是方留的养父方天河之前用过的苹果8。

班群里面,带队老师李鱼提示同学们,下午三点,学校的大巴车将准时停在东山站,让同学们提前整理好东西。

一旁的刘双低着头折叠着衣服,显然也是一回来就看了一眼群消息,夏云霜则是坐在李桃床上悠哉游哉的翻阅着《海子的诗》。

那是李桃带过来的,前天晚上,深更半夜,李桃激情朗诵道,“一切我所向着自然所创造的,是栗子,从火中取出来的,啊,那些不信仰......”枕边的方留一巴掌呼过去,

万事休安。

至于李桃,在得知林清钰的身份,又联想到她竟然跟着李一山走在一起,已经笃定认为……

因为一些未知的原因林清钰跟李一山达成了不为人知的合作关系!

霎时间,李桃感受到了危机,前所未有的危机!

于是赶紧向苏小小要了一份场记表,想要查漏补缺,结果真让他抓住了纰漏!

这次写生是为了参加一项含金量很高的纪录片大赛,比赛围绕传统工艺,自拟主题展开原创拍摄。

听李鱼说当时艺传院长知道了这项比赛,就霸气的站起身,迅速组织所有艺传老师开了一个临时会议,连休假去旅游的朱哥都通过视频参加了会议,学院最划水的陈老师都在大会上激烈讨论。

于是写生地点就选择了这块传统手艺众多,百年遗址保留最为完整的东山。

而方留小组的拍摄主体与立意方向则是传统工艺——狮滩豆干,在现代技术中的时代变迁。

他们拍摄了很多在豆干作坊里的豆干制作流程,却忽视了现代技术参与制作的场景。

李桃赶忙拿起相机,拜托方留他们帮他收拾一下行李,说了声自己很快回来,刚要出门,隔壁的苏小小就已经收拾好行李,推着行李箱走了出来,李桃一看到苏小小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拉着她回去补拍镜头。

当李桃带着苏小小回来的时候,方留和刘双已经带着苏小小和李桃的行李上了车,夏云霜是打车过来帮忙的,自然要自己一个人打车回去。

在李鱼清点人数时,发现少了几个人,似乎发生了什么事情,焦急的打着电话,这时候他们两人才汗流浃背的上了车。

方留留了一个靠窗的座位给苏小小,打从小学那次春游之后,他就知道了苏小小晕车,虽然光是新鲜的空气不能完全解决晕车这个问题,但好歹能缓解一点。

苏小小自然地坐在了方留旁边,对方留和刘双比了一个ok的手势,李桃则是炫耀式地伸出大拇指指着自己,方留作揖回应以表佩服。

大巴车开动了,苏小小疲惫地靠在座椅上。

清风徐来,一股沁人的芬香萦绕方留鼻尖……

十二岁一次课上,三十岁左右的语文老师站在讲台上,丰满的身躯将白色涤纶短袖撑得老大,她左手捧着书,右手拿着一根木制的教棍,时不时走下讲台,激情地宣讲着。

语文老师就这么走到方留旁边,驻足在原地,手中的教棍“啪”的一声打在旁边瞌睡的同学。

方留就是这么不经意的瞥了一眼,一团黑色毛草就这么出现了,它张牙舞爪着,带着令人作呕的味道。

从那时候方留就明白了,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女人都像同桌苏小小一样有着好闻的味道。

这场胡思乱想似乎被什么东西牵动了,它随着名为“时间”的呼啸而过的列车飞驰,又平静地抵达到过去某处。

第一次注意到苏小小是什么时候呢?如果印象没有错,应该是在第一次作文课上,那时候大概是在小学三年级吧......

“同学们,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写作文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