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我们都会老去,孟小冬逝世27(1 / 1)

28,我们都会老去,孟小冬逝世

姚玉兰带着杜月笙的遗体全家迁至台湾后,孟小冬和姚玉兰很少来往,此时,香港,台湾等地都已经有了电话,他们连电话都不通。女人之间的情感很脆弱,他们的情感往往是因为男人,比如最典型的就是婆媳。姚玉兰和孟小冬之间的情感,其实也是杜月笙对孟小冬的馈赠,当然,在杜月笙之前,她们就认识,而且是好姐妹,只是杜月笙加深了两个人之间的联系和情感。

这一别就是十来年,这十年间,孟小冬一个人住在香港,用闲暇之余教教唱戏,只是她从来不登台唱戏,当有人邀请的时候,她总是委婉的拒绝,说杜月笙生前不让她唱戏,作为他的遗孀,再唱对死者不尊重。当时的上海,仍旧是有杜月笙的很多的兄弟的,孟小冬这么说,让杜月笙的兄弟很是敬重,更是对她关爱有加。

生活总是会有新的烦恼,新的烦恼会替代旧的烦恼,然后消除人的旧的痛苦,让往事和旧人生出一些美好来。时间会慢慢的洗刷人与人之间的嫌隙,并让人们互相思念,互存美好。姚玉兰在台湾的生活,没有了孟小冬,仍旧会有其他的烦恼,姚玉兰心中的芥蒂慢慢的就褪去了。但是出于一直女人天性里的要强,姚玉兰只是让自己的儿女过来看望一下孟小冬,她既没有亲自过来,也没有打电话过来。

晚年的孟小冬,一个人在香港,孤独的她养了两只大狗陪伴她,每天的生活就是简单的一日三餐,牵着狗出去散散步,寂寞的时候,对着狗说说话。每当有人邀请她唱戏的时候,她都会笑着拒绝,说生前曾答应杜月笙不再唱戏,怕对死者不尊重。

最后的最后,终将老去,在一个寂静的角落忍受平凡和孤独,越多的荣耀,只会让人越不适应这种平凡和孤独,这大概是孟小冬早就看透的生活的本质。人们可以追求的,是内心的宁静,让自己在老去的时候,能够更好的完成生命的舞台的退出。

作为一个女人,用一颗平静的心去面对繁华变迁的世界,平静而有质量的生活着。孟小冬一个人在香港生活了15年,从45岁左右,到60岁。期间大陆向孟小冬发出了很多的回国的邀请,孟小冬没有明显的回应。当时国共两党形成鼎立的态势,孟小冬在国内女性心理上有较好的影响力,国内非常重视,积极的邀请孟小冬回国。在这些方面的因素下,梅兰芳作为一个孟小冬生命里的重要人物,在别人的陪同下,会见了孟小冬。

分隔数十年,甚至将近二十年,两个人一见面,经不住就红了眼睛,曾经的往事都历历在目,如果随着时间和岁月的洗礼,加上生老病死的轮回,竟然只剩下情份。梅兰芳家族庞大,可能没什么,对于孟小冬,她一个人孤独的生活了那么些年,见到梅兰芳,这个生命里纠缠了半生的男人,内心对亲情和爱情的渴望,让她泣不成声。只是银丝爬满了曾经的美男子梅兰芳的额头,让他已经显得垂垂老矣,一番唏嘘之后,梅兰芳诚恳的邀请孟小冬回国内,孟小冬内心感激,说自己承受杜月笙半生的照顾,恩情难却,不得不考虑杜月笙的感受,情理上过不去。想来杜月笙泉下有知,也是会很欣慰,这么些个女人,各个对他情深意切。

此时的国内,在经历八年抗战和三年内战后,终于获得了期盼已久的和平修复期,百姓安居乐业,百姓之间扫除了贫富差距,在走共产主义的模式,家家户户物质平均分配,人人之间平等,共商国事。地主阶级被整改,很多的知识分子的思想再教育工作正在逐步展开,这对被压迫的劳苦百姓来说是好事,但是对出于上层社会的人民却不是好事情。政治就是一种利益的共同体,不能照顾到所有人的利益,总是要丢失某部分人的利益。

当时的香港,在政治立场上是中立的,吸引了很多没有立场的中间人士。在孟小冬在香港呆了15年后,孟小冬60岁左右,日渐衰老,孤独感越来越重。期间每个星期姚玉兰的子女都会过来看看孟小冬,可见她们姊妹情深,虽然互相之间并不联系。有一次,孟小冬差点被人忽悠拿钱去投资,孟小冬于是打电话给姚玉兰,让她要慎重,不要被别人忽悠,钱要留着用,不然用完了就没有了。两个人的关系就此开始回暖。

一边是姚玉兰的极力的邀请,一边是国内形式变化,在孟小冬独自一人在香港生活了15年后,考虑到晚年需要人照顾,于是在姚玉兰的隆重邀请下,她迁往了台湾。15年未曾见面的姐妹,一见面忍不住热泪盈眶,两个人都60多岁了,白发苍苍,孟小冬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亲生的女儿在国内见不上面,养女在美国,因性格不太合,联系的少,姚玉兰仿佛是她人世间的唯一一个亲人。在姚玉兰的引导下,孟小冬在台湾适应得很快。素日里,无聊的时候,姚玉兰和孟小冬就叫上子女搓搓麻将,或者两个人出去散散步,或者叫上一些之间比较熟悉的女性朋友,半个宴会等,比起香港的孤独,寂寞,台湾的晚年生活要热闹多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两人的身体都渐感不适,孟小冬日渐咳嗽厉害,姚玉兰和其子女都极力劝说她去医治,孟小冬很倔强,反感,甚至因此而发脾气。当人衰老的时候,生命的机体就会伴随着各种衰老,人的脾气也会变得越来越难以相处,所以,衰老就会渴望稳定的生活环境,稳定的人际关系,因为熟悉,所以会被包容和理解,这是人的一种宿命。

孟小冬则开玩笑的跟姚玉兰说让其立遗嘱,子女那么多,省的到时候有分歧。姚玉兰一听,有些恼火,便回到,你自己为啥不立遗嘱。孟小冬打哈哈到,我又没有钱,又没有子女,哪里有立遗嘱的必要。两个人偶尔小小的摩擦,也曾是生活的调剂品,儿女都不在跟前,互相是彼此的陪伴。

孟小冬的病情很快的加重,咳嗽的不行,不得不到医院的时候,医生只说没有早点过来,已经晚了,肺气肿加上心脏病,在医院急救一番后,昏迷不醒,逝世了。

杜月笙的大弟子陆京士早已替她物色好了墓地。孟小冬一生信佛,死后便葬在佛教公墓。由于孟小冬身边没有子女,只能姚玉兰的长子杜维藩出名,称东皇为“继妣杜母孟太夫人”,讣告各界,也算是圆满。东皇的一生,就在一阵吹吹打打中,获得了体面的退场。

孟小冬一生,也只是民国女子普通的一生,她的人生经历和很多民国女子的人生经历又相似之处,战乱年代,人心动乱,道德也就动乱了,我们不能够用我们这个年代的评价标准去评价她,她是历史上的一个奇女子,也首先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子,注定她会有很多的瑕疵,而她的不屈服,她生命中的积极向上的生长的方式,激励着我们的内心,是我们女性的榜样,她是一个顽强生长的女子。孟小冬的名字,刻在了那个年代,留在了人们的心里。

这归根到底,也只是一个女人的一生,不过是一个相对于寻常女子更为出色的女人的一生。我们不要用太多的家国情怀去看她,也不要用过多的道德三观去评价她,我们要理解她的不容易,她的选择,她的人生经历,我们要看到她内心的坚强,要看到即使是在战乱年代,人心动荡的年代,人与人之间的真情,道德的底线,人们内心的选择。孟小冬的命运,是这个时代在个人的生命里打下的烙印,她是这个浮沉年代里女性中的佼佼者,这个年代的女人的命运,坎坎坷坷,一生颠沛流离,如周志英,如向影心,如余美颜,如露兰春,每个人的选择不一样,命运也是不一样的,在这样的乱世,能够又顽强的生命力存活下来,就是幸运儿。

孟小冬,这个命运坎坷的戏剧名伶的生命,至此就完美的画上了句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