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榆木疙瘩(1 / 2)

老掌教詹风崖,道号为浮云真人,一生出离尘世,闲云野鹤。

早年间,他曾云游于天下名山大川,四处去寻仙问道,由此也结识了不少修仙证道之人,学会诸多道家的奇门秘术,后来,他云游到了云砀山,看到此地雄峰幽谷,翠竹清泉,又听说此山为仙人菩云子乘石龙飞升之所,于是,便在这浮云观里住了下来,并筑坛炼丹。

因他道术修为高深,原先的老掌教便将掌教之位传给他。

詹风崖今年已有一百八十七岁,秘箓宝箓,祈禳斋醮,胎息辟谷等道家法术无一不精,但他收徒的标准极高极严,很多慕名而来拜他为师的人,皆不入他的法眼,那些人求而不得,转而拜入他弟子的门下为徒,他这一生只收下四名嫡传弟子,但他门下的徒子徒孙,至今却有七八百人之多。

十年前的某一日,他正在闭关修炼,不知为何,忽然间心血来潮。

恍惚间,他神念一动,神游于天外,突然,九霄云外的天际间风起云涌,这时,一位身披羽衣鹤氅,左手持九节杖,右手执拂尘的老神仙,正赤足傲然立于苍龙背上,向他飘然而来,令人见而忘俗,大有仙人之风。

老仙人高宣道号,朗声道。

“无量天尊!得道年来八百秋,不曾飞剑取人头,乱世已不远矣,届时这天下的妖魔鬼怪,将冲破天地封印,重新祸乱人间,你要踏遍这天下的山河大川,访到一位有降龙伏虎之能的大才来力挽狂澜,若能寻到,将会是你无上的功德,也会让你离大道更近一步。”

他思忖良久,便将观里的事务交给大弟子楚不命,他下山云游去了。

在俗修真,居尘出世,当以悟性为先。

何谓悟性?

修真即是求自己的本心,那些玄元大道,不是靠后天勤修苦练所能得来的,终究还得靠自己去悟,悟性说白了,其实就是灵性。

有了灵性,师亦是我,道亦是我,仙也由得我来做!

但是,要是没有悟性,反而去学空门那些苦行僧人,似他们那般自虐苦修,只能是缘木求鱼,还是趁早洗洗睡吧。

天上人间,哪能容得下那么多的神仙?

想当初,詹风崖走过那么多的名山大川,犄角旮旯,见过那么多翩翩少年,如花少女,都是怀着满心的希望与憧憬前往,可惜,天不遂人愿,只得一次次失望而走,一次再一次的踏上八千里路云和月,继续去寻找那个虚无缥缈的希望。

直到他穿越那片荒凉的戈壁滩,深入到人迹罕至的蛮荒之地,在那株千年古木下,见到一头卧地倒嚼的青牛,还有那个身穿兽皮,左手持木矛,右手挽鹿弓的少年。

当看到那少年的第一眼,他知道,仙人所说的那个人,终于让自己找到了。

那一双明眸,清澈如山溪,灵动而无一丝尘垢。

那一刻,如沉寂了千古的深渊中,砰然落下一颗石子,空谷中有了阵阵回响,深潭里荡起了层层涟漪,詹风崖风尘仆仆的老脸上,瞬间老泪纵横,冲刷出两道白痕。

打动他的,正是如璞玉般少年身上的拙然质朴,还有他身上那股独一无二的灵性。

那些高妙的丹青大家,只有在摒弃自己的私心杂念后,方可挥毫自若,笔墨灵动,将神韵与气势挥洒得酣畅淋漓,让人一见便会生出如临其境,栩栩如生之感,技艺精湛的匠人必须身心合一,方能在打造器物时得心应手,每一斧,每一凿下去,都恰到好处,浑然天成,世人方能见识到能工巧匠的鬼斧神工。

少年上山大概有六年的光景,早已遍览诸如《大道五千言》、《汤在啻门》、《南华经》、《河上公章句》等道家典籍。

除此之外,少年道人还喜欢看些《墨子》、《韩非子》、《荀子》等杂书。

他又在詹风崖的耳提面授下自有所悟,跟着他筑坛、烧符篆、烹炼金石、吐纳龙虎胎息,不再拘泥于原本的内丹与外丹之别,而是兼容并蓄,内外兼修,愣是被他闯出了一条铸鼎炼丹的新路来。

少年俗姓陆,詹风崖便依据观里的辈分,为他取了个名字,叫不平。

陆不平看了一眼炼了七七四十九天的丹炉,忍不住问道。

“师父,道门为什么要炼丹呢?”

詹风崖微微一笑。

“道门的修炼,自然是为了证道得长生,而修仙这条路,无外乎有三大途径,一是辟谷食气,二是引挽健体,三是道鼎秘术。

服饵丹药,大致有内丹与外丹之分,又可细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由金石所炼,称为天元丹,第二种是由草药炼制而成,称为地元丹,第三种则是由养神服气,呼吸吐纳而结成的内丹,辅之以房中秘术,称为人元丹。

此三种丹丸各有千秋,但其中又奥秘无穷,若不是深谙其道,往往会适得其反,轻则走火入魔,重者殒身丧命。

所以说,炼丹一事非同小可,不可不慎。”

陆不平问道。

“照师父你这么说的话,服食丹药能够证道得长生吗?”

詹风崖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肩头,语重心长道。

“虽说为师这么多年来,一直潜心于炼丹求仙药,但我觉得这些都是微末小道,而非煌煌大道,若要想真正修炼出长生之路来,还需要你自己去悟,不过,为师可以送你一首偈子,你要铭记于心,切勿误入歧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