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朝异梦(1 / 2)

卫将军刘怀肃事先得知了线报,埋伏了一队人马。

桓振行至在半路,只觉得阴风阵阵,忽然帅旗刮翻,人欢马咤,桓家最后的勇士,桓振至此终于落下了帷幕。

桓谦听说桓振已经阵亡,收集了余下存活的部族,投靠后秦去了。

晋帝在万事全平以后,正式改元为义熙元年,又下了一道赦书,投靠后秦的桓谦部族不赦,丰城公桓冲,也就是桓玄的叔父,桓冲一脉蒙恩,其孙桓胤得以存活,以保全功臣宗嗣。

刘裕这边,忙着接晋帝回朝,令刘毅和刘道规仍然屯兵夏口,何无忌随晋帝返回建康。

百官无论是否在伪楚任职,一应官复原职。授琅琊王司马德文为大司马,武陵王司马遵为太保,封赏功臣,首为刘裕,次为刘毅、何无忌、刘道规。

皇帝亲自下诏,表彰功臣,在诏中对于刘裕的描写可谓是突出一个长。

皇度有晋,天纵英哲,都督扬徐兖豫青冀幽并江九州诸军事镇军将军徐青二州刺史刘裕,忠诚天亮,神武命世,镇军可进位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

此诏书刘裕万万不敢接受,朝廷一看,又给他安排了录尚书事的职务,依然不干,而且执意要为朝廷守边疆。

晋帝不答应,百官劝阻,才打消了这个想法,改授刘裕都督荆司梁益宁雍凉七州,加前边的九州,一共十六州诸军事,还镇丹徒。

刘毅为左将军,何无忌为右将军,分别都督豫州扬州诸军事,刘道规为辅国将军,都督淮北诸军事,魏咏之等人,也各有封赏。

在这些人里边,刘毅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在给刘敬宣做参军的时候,人家就称赞他是豪杰。

刘敬宣却说,“非常之人必然有非常的度量,刘毅虽然才能过人,但外宽内忌,恐怕不能做高官,否则容易惹祸上身。”

刘毅听说后,对身边人说,“我刘毅本以为奉了明主,遇到了知己,看来也不过如此。”

等到封赏之时,刘毅差人去刘裕的住处,“将军,希乐言道万寿不曾举义旗,如今天下太平,授予郡守,已经是优待了,再提拔到江州,恐怕让真正有功之人寒心呐。”

刘裕心想,若不是当初我派万寿出镇江州,你们在杨林一场败仗,就足以杀了你们的头。

但碍于面子,也深知刘敬宣不是在乎这一官半职的性格,但心里总有一口气憋着,于是也故意不说同意与否。

刘敬宣听说了这事,心中过意不去,自己请求降职,刘裕顺坡下驴,调换为宣城内史。

刘毅和何无忌受封之后,分道讨伐桓氏余孽,一时之间,桓亮、符玄等人伏诛。

朝廷另行颁奖,刘毅都督淮南五郡,兼任豫州刺史,何无忌都督江东五郡,兼任会稽内史。

历史的车轮从来滚滚向前,一年或是十年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似乎从来微不足道。

一年之后,朝廷追叙平叛的功绩,刘裕封为豫章郡公,刘毅为南平郡公,何无忌为安成郡公,此外也各有封赏。

当时从桓玄军中投诚一位将军,名叫殷仲文,心想拨乱反正之后在朝政之中能有所表现。

但贰臣终不为人所容,只混了一个东阳太守的官职,赴任去了。

何无忌对此人倒是十分欣赏,单纯是二人都喜欢文学,何无忌差人给殷仲文送信,信中言道,请殷仲文出京的时候,在路边相会,一来为其送行,二来畅谈文学。

殷仲文当时答应的好好的,却不想自己因为被排挤,心情低落,把此事忘的一干二净。

何无忌在城门外等了好几天,不见殷仲文,才知道殷仲文已经赴任,心下有了嫌隙。

可巧南燕入侵,刘裕上书应当征伐,何无忌趁机公报私仇,“陛下,臣以为攘外必先安内,北虏不足为虑,当下最重要的是桓氏余孽,桓胤和殷仲文。”

朝臣中多数心中大吃一惊,殷仲文早已经投诚,桓胤乃是功臣之后,怎么今日何无忌如此没有分寸,心下愤愤,出于同僚,不好多言,只能附和。

刘裕出于稳固自己的势力,对何无忌的话深表赞同,反正当时赦免桓胤也只是权宜之计,如今没有他用,也该处死。

恰好刘裕府中骆球谋反,刘裕便把桓胤和殷仲文与骆球相联系,虽然牵强附会,但满朝文武无敢发声。

当即逮捕二人入京,并夷三族。

老油条王谧在二人斩首之后不久也撒手人寰了,司徒和扬州刺史之位空缺,刘裕本来就是这个位置的不二人选。

但是,刘毅、何无忌已经开始忌惮刘裕,准备让中领军谢混担任这个扬州刺史职务。

“希乐,德舆那里怎么解释?”何无忌问道。

“德舆现在还在丹徒,手里兵权多于我们,不如让他领扬州刺史,把内事交托给彦远(孟昶)。”刘毅答道。

次日一封奏表便到了宫里,刘毅真可谓老油条,把两个方案都说出来了,让皇帝难办。

晋帝此时也是半个傀儡,急忙让尚书右丞皮沈去丹徒咨询刘裕。

皮沈先见了刘裕的幕僚刘穆之,“道和,现如今有两封奏表,这第一封让谢混出任扬州刺史,第二封让豫章公出任,彦远主管内事,你看……”

刘穆之自然知道这两个建议都出自谁的手,只能捂着肚子,“哎呀哎呀,皮相,早上吃坏了肚子,你就来了,我实在是有些内急,你等我一会儿,我一会儿就回来。”

刘穆之退出前堂,直奔刘裕的后厅,“郡公,皮相来了,带了两封奏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