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义肢总结51(2 / 2)

林凡拿起桌上的保温杯,拧开盖子,轻抿了一口。砸吧了下嘴,看着杯子里占了一半空间的红枣和枸杞(qi),无奈的裂了下嘴。估计多半是陈清雪那丫头放的,这段时间也不知道咋回事,那丫头老爱往林凡杯里放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一开始是何首乌、人参这种“硬货”,搞得林凡前段时间上吐下泄、流鼻血,陈清雪被陈清雅说教过一次后才开始正常点,放些红枣枸杞,决明子这些相对温和些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丫头手滑放的多了,还是觉得量不够,往往她一放就是放半杯。一般人家买红枣枸杞泡茶最多就是一袋一袋的买,她则是按箱批发。能装大概20斤左右的纸箱,目前已经被林凡喝见底。

林凡拧好盖子,将保温杯放回桌上,注意力拉回电脑上。

这回的“义肢”项目,林凡收获最大的应该就是“人体神经反馈”模型算法了。

人体神经反馈算法并不是独立的一套算法,是针对之前人体骨骼模型算法的末端延伸,为复杂肢体的受控运动打下基础。

与之前单纯的人体骨骼模型算法不同的是,人体神经反馈算法在各个节点进行了感知提升。

原本人体骨骼算法在100毫秒的时间片内,一个核心处理器监测读取所有部位的传感器数据,就需要用掉大半时间了,还要在剩下的时间完成复杂运算,匹配传感器数据进行姿态演算,传感器一多,100毫秒的时间就无法完成既定任务了,而且单个处理器的引脚有限,对传感器的拓展也极为不便。

相对应的人体神经反馈算法优化了这种模式,将负责读取传感器数据,控制关节驱动的任务交给了次级关节处理器。

核心处理器只需要负责读取经过各个关节处理器处理后的数据,进行骨骼姿态演算后,将控制指令传达给各个关节处理器去进行具体执行。

具体的执行过程核心处理器也不多做管控,执行过程的细节由关节处理器去处理,核心处理器只管下发指令和执行结果。

如果核心处理器想实现对关节的精细控制,只需要调整任务下发的颗粒度即可。

这种模式有点像将军指挥士兵,原来的骨骼算法就像将军向士兵下达了从A点前往B点的指令,生怕士兵走丢,将军得时刻盯着士兵的走向,甚至是亲自跟着士兵,期间没法处理其他事情。

而改良后的算法,相当于将士兵分成几个小队,每个小队都有个小队长,小队长时刻关注和汇报小队的动向给将军,将军只要向小队长下令从A点到达B点的指令即可。甚至期间如果遇到突发情况,小队长可以按照将军提前制定好的规则先行处理。

人体神经反馈算法优点很多,但应用场景目前就动捕服会用到,艾可的通用机器人项目目前在不做更新升级的情况下,也没什么更换的必要。

林凡叹了口气,将相关材料打包加密后存入文件服务器,留待以后再用,接着开始处理起山海的相关事宜。

之前新的服务器部署好一段时间了,压测结果因为陈清雅义肢的事情耽搁一直没管。

现在离24年新年元旦只剩下十多天时间,新版本的山海上线时间看样子得由原来计划的1月1日往后顺延了。

林凡鸽山海玩家也不是一回两回了,他们应该会谅解的,林凡如是想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