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沐晚柠写道:于灾民而言,只要给口吃的,有住的地方,就可以。原先沐王在时,修建的河堤也不知怎么样了。

“修建河堤一事进行的并不顺利,自华阳姑姑死后,道路修得到是极好,至于修河堤一事,因动了太多人的利益,有不少地方的河道,并没有连接起来。将灾民赶去修建河堤,这个方法倒是不错。晚柠,这是将难题推给陛下。想来父皇一定会同意的。”

三日后,昌平侯起程前往青州,一路南下。赶了大半个月的路程,好不容易来到青州,与青州刺史赵燚见面后,道明来意,刺史大人也爽快地答应下来。

赵刺史说道:“不知侯爷觉得收多少税赋,才能解决南州的灾情?”

昌平侯为难地说道:“只要能解决南州灾情,不让灾民发生暴乱即可。”

“侯爷这样说,那下官就明白了,我家主子说过,三十万银子即可解决南州灾情。”

听到这里昌平侯可坐不住,要知道朝廷为赈灾,拔款可是一百万两银子,刺史见此出声安慰道:“灾民是救不完的,那位有个主意,想将这些灾民赶至,要修建河堤的水域,让灾民修河堤,每月一人一两银子,沿岸可以建些房屋供其居住。”

“想来侯爷清楚,合其余四州之力,拿出来的银子也不会比现在多,这是唯一的解决办法,还请侯爷上书一封,将此事禀明陛下,我等好依令行事。”

昌平侯心里自然知道,五州十余年来,一直都依照沐王遗命,在梁国各地修建河堤,此事陛下并没有下过明旨,在很多地方根本就不允许建河堤,这是在向陛下讨旨意,同时也是示好。

答应道:“本侯立马回去休书一封,上奏陛下,只是”

走到赵刺史面前,小声说道:“只是陛下还让本侯追回赈灾银,不瞒大人,这批银子经过我的手,私吞赈灾银一事的主谋是安王殿下,不知大人可否将此事,告知那位主子?”

“本官自会将此事告知小主子,不劳侯爷费心!”

昌平侯回到驿馆后,立马修书一封,八百里加急,将事情的原委告知陛下。

一来一回大约又过了十几日,陛下的圣旨才传到青州,大致意思就是青州刺史所提的方案可行,昌平侯将南州灾民安置好后,再去查私吞赈灾银一事。

赵刺史在昌平侯临走之时,嘱咐道:“我家主人说过,赈灾银一事侯爷怎么查,是您自己的事情,与她无关,下官恭送侯爷。”

远在汴京的湘王此时,正在自己的府中生着闷气。

起因是,青州传来消息,说是私吞赈灾银一事,安王是主谋,经昌平侯的手。

这本是个好消息,只要利用得当,安王至少也是个圈禁的下场,没想到那位赵刺史却在信中写道:此事需他们的小主子,亲自出关,下命令,才会帮忙彻查,不然这事昌平侯查到多少,都与其无关。

湘王一看信中内容,气得摔了好几个茶碗。

湘王暂管青州时,用的借口是:他们的小主子沐晚柠,需要闭关练功,因而由他掌管青州。

赵刺史对此倒是没有什么意见,痛快地将自己手里的瓷窑交了出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