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2)

太康后悔不已,跑到阳夏(今太康一带)筑了一座土城居住下来,最终死在了那里,史称“太康失国”。

太康死后,其弟仲康即位,是夏代的第四位君王。

不过仲康是典型的“儿天子”。根据《尚书》的记载,“羿废太康而立其弟仲康。”后羿无疑是朝廷的实际操控者。后代有一个词叫“摄政王”,后羿那年头虽然没有这个说法,但后羿的权力,实际上就相当于摄政王。

仲康对后羿专权十分不满,但说到底他是个傀儡天子,只能等待时机。

仲康一心想夺回大权,就暗中派忠于他的大臣胤侯去讨伐后羿的同族羲、和两个部落,试图削弱后羿的实力。老奸巨猾的后羿识破了这个计谋,不仅大败胤侯,而且干脆把仲康软禁起来。

仲康反攻不成,连人身也失去了自由,郁郁而终。

仲康死后,后羿似乎尝到了当摄政王的甜头,没有篡位,而是立仲康的儿子相即位,自己仍然把持朝政。

相即位后,志气不减其父当年,发动亲兵,讨伐后羿。但这位少年帝王显然没有后来康熙的能力和运气,而后羿的势力明显也要强过鳌拜—在后羿的强大兵力攻打下,相只好逃亡斟灌(今SD省寿光一带)。

后羿撵走了相之后,恃其武力,不修民事,日日以田猎为乐。

这一切都被后羿的部下寒浞看在眼里,寒浞就指使后羿贴身卫士逄蒙刺杀了后羿。寒浞杀了后羿后自立为王,派兵继续攻打相,相接连败退,最终见难以脱身,拔刀自刎。

夏代至此中断了约四十年。

根据《左转》记载,寒浞大军攻破城池,相自杀时,他的妻子后缗正身怀六甲。后缗比较机灵,从墙洞里逃出来,跑回了老家有仍氏(今SD省济宁一带),生下一个遗腹子,就是少康。

少康长大后,寒浞知道了这个消息,又派人来追杀。少康逃到了有虞氏。有虞氏的君主虞思见少康一副少年英雄的模样,很是赞叹,就任命他官职,还把两个姓姚的女子送给他为妻,封给他纶邑。少康在纶邑,“有田一成,有众一旅”,积极招募夏的余众,做光复夏王朝的准备,从此有了复兴的基地和部分兵力。

有虞氏的地盘并不大,也就是今天的虞城一带,少康的复兴基地纶邑在哪里?何光岳考证说,纶邑就在今天夏邑县境内的马头遗址一带。马头遗址位于今夏邑县城西南25公里的马头集,西距虞城县不过两里路。遗址呈长方形,周长800米,面积为4万平方米。从其出土的不少夏商遗存来看,这里很有可能是当年有虞氏给少康的封地。

当时,少康手下拥有五百余人,管辖方圆十里的地盘。他就在这里一面畜牧耕织,一面练兵习武,养精蓄锐,随时准备复兴夏王朝的政权。少康在其姻亲部族有虞氏和老臣靡的帮助和扶持下,苦心经营,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他关心百姓疾苦,与部下一起耕耘、狩猎、习武,深受部下的拥戴。少康在安抚人心的同时,还经常向百姓讲述先祖夏禹的功德,鼓舞士兵和争取人们对其复国的支持。他还把那些流亡在外的夏朝官吏以及被寒浞赶出家园的夏族人召集、收拢在自己麾下,加以组织和训练,建立了一支精锐的复国大军。

很快,少康率领大军从根据地起兵,发动了对寒浞的大举进攻。夏军沿黄河一路挺进河洛地区,直指夏朝故都,攻入寒浞的巢穴。寒浞曾顽固抵抗,但为时已晚,最终被少康捉住杀死。接着,少康在老臣靡的协助下,乘胜追击,横扫寒浞残余势力。

少康复位后,国都选在何处,史学界一直争论不休。有的说在登封,有的说在禹州,但何光岳先生更倾向于少康将原来的都城迁到了他起家的大本营夏邑。根据《竹书纪年》等史料的记载,少康“即位于夏邑”、“归于夏邑”、“迁旧都都”。“少康夺回王位,是挫败了寒浞东夷势力的篡位后得到的江山。在此之前,后羿、寒浞等东夷势力已经控制阳城(登封)四十多年,虽然他们在政治上被打败,但仍有残余势力盘踞在阳城一带,夏邑是少康起家的地方,他的母系势力有仍氏,岳父势力有虞氏都在夏邑一带,他选择建都夏邑,可以充分依靠这两家的势力,稳定夏朝复国后好不容易得到的安定环境。”何光岳如是分析。

少康自幼历尽苦难,复国后能勤于政事,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史称“少康中兴”。

少康在位四十六年,寿八十九岁,是夏代诸王中在位时间最久的君主,且定都于夏邑四十六年,也是夏王立都最久者。

少康定都夏邑,无疑最为考虑军事和政治因素,少康死后,由于黄河多次泛滥,豫东平原已经不适合继续成为国家的中心。少康的儿子帝杼将国都迁到了黄河以北、太行山以南地区,即今天的济源市。

夏邑,虽然结束了夏代国都的历史,但曾经的那份辉煌已经写入了灿烂的历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