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2)

“我们查了很多资料,来找夏邑的历史。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女儿见我整天上网找这找那,就问干啥呢。我一说,女儿立刻说:‘我刚看了一书《秦赵源流史》,里面好像就提到了你说的夏代历史,我帮你找找。’”孙作军笑谈,女儿帮他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后来找到这本书,一看1994年出版的,作者是HUN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伏羲文化学会副会长何光岳。何老在书中肯定地认为,夏王少康中兴之都就在夏邑。

“我们就到长沙去找何老,当面请教。当时何老生病在医院,就到医院去看他。何老听说我们是河南夏邑去的,异常高兴,连声说,‘华夏祖地在夏邑,夏邑的同志来看我了。’”孙作军回忆说,“何老之前并没有到过夏邑,但他对夏邑、对商丘的感情很深,著作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论及这块土地的历史,‘你们河南很多地方志的材料都是我提供的’,这是何老的原话,何老又给我们详细论述了他通过一系列论证的学术情况,这让我们很激动。”

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孙作军和他的同事们北上南下,BJ、秦皇岛、长沙,到处拜访专家学者,查阅相关资料,到博物馆查看文物,对夏邑的古老历史脉络有了逐渐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失落一词,原本指的是丢失或者遗失。西方史学家在许多著作中偏爱使用失落一词,常常用来形容那些曾经被遗忘或者湮灭的历史文明。

夏邑的历史,远溯上古,夏邑的辉煌,源于那个时代灿烂的都城。

从某种意义上说,华夏祖地的发祥地,可谓夏邑一段失落的历史。而今,夏邑人要找回那段失落的文明,让历史的碎片变得清晰可见。

2012年4月,中国伏羲研究会理事王大有和作家祝玉湖应邀到夏邑县进行调研考察,实地察看了夏邑县栗城遗址、清凉山遗址、马头遗址、商汤祷雨处及县博物馆出土的大量文物。

10月16日,何光岳和湖南炎黄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华孝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邓继团等也到夏邑县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

“经过这么长时间请进来、走出去的考察、研究,我们很希望给华夏祖地的探源工作做一个阶段性总结。”孙作军说。经过论证,2012年11月6日,“中国·夏邑上古古都研讨会”在商丘召开。

这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也是一次思想的交流。

除了何光岳、王大有外,还有HEN省考古研究所所长马世之、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黄盛璋、BJ大学教授宋豫秦、SX省历史博物馆研究员杨东晨、华中师范大学楚史研究所所长蔡靖泉、河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玉洁等20多位专家学者对夏邑的“上古古都”、“华夏祖地”地位给予了认可。

史载,禹建夏朝,四次迁都。夏传位太康,太康死后,其弟仲康继位,仲康后其子相即位,相便是少康的父亲。少康得位,定都夏邑46年,休养生息,中兴夏朝,使夏人繁荣昌盛,繁衍了上千个部落。

何光岳说:“我对夏邑作为华夏祖地重要发祥地深信不疑。”少康后人遍布半个地球,夏人寻根夏邑,是很值得期待的。

马世之从考古学的角度解读了夏邑的上古古都历史:夏邑早在太昊伏羲时代,就是栗陆氏活动的历史舞台,并建都栗城。夏代为古虞地,夏王少康以纶邑为都,开展了中兴伟业。从夏邑的考古发现中,可以找到一些历史踪迹。宋代《对酒》中有“伊人复何幸,遇此栗陆氏”,栗陆氏建都栗城为史学界所公认。

夏邑,上古古都,华夏祖地,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命题。由于历史的久远和文献记载的缺失,为今天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却又形成了极大的学术空间,吸引着学人的眼球。

夏邑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已有8000年左右的文化传承。古都作为文化的记忆,不是孤立存在的,古都的发展往往与历史背景、生态环境等紧密关联。人们今天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眼前所见的现状,而是背后绵长的文化故事,尤其是上古古都夏邑更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因为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