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在客栈里舒舒服服地睡了一觉,黄东平早早起床便换上了只有过年时才会穿的新衣,而且也特意给小石头买了两件换洗的新衣裳。

一大早出门,黄东平来到城门处,聘了个走车的脚夫,心疼地花了足足一锭银两。

大安书院离大安郡城可有数百里路程,书院方圆百里范围,全是大安书院的辖地,可没有落脚休息的地方,饶是黄东平再如何舍不得花费,也是不得不为之。

穿着新衣,坐着马车,小石头显得十分的兴奋,不时在黄东平耳边叽叽喳喳,吵闹不停。而黄东平只是微笑着看着他,脸上露着疼爱。

两天过后,叔侄二人总算是到了大安书院门前。

看着这雄伟的山门,这大安书院傍山而建,一簇楼阁庭园尽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之中,许是圣贤诗书的渲染,连带殿阁也沾染了清幽风雅的韵致,组成一个错落有致、相得益彰的庞大建筑群,而山门上方两块匾额写有“学达性天”、“万世师表”的字样。

“来者止步!”

山门处,有几名守护一旁的士兵,这些士兵不像大安郡城门兵那般无礼粗鲁,虽不客气却也不曾怠慢轻视。

黄东平垂下身子,朝着士兵拜了一拜,谦卑地说道,“烦请这位兵大哥通传贵院邵总管一声,就说洪川城故人求见当面。”

那士兵眉头微皱,却未发难,而是沉声问道,“可有凭证?”

黄东平赶紧从怀中取出早已准备好的书信,并将褶皱抚平,递向士兵并回答道,“有的有的,小人有书信一封,还请兵大哥代为转交。”

这封信,是赵主簿书写,在黄东平出发前交给他的。说大城里的人规矩多,没有引荐并证明身份的东西,难见真主。

黄东平也是省得,将之怀揣妥藏,虽有些褶皱,但封面上的字还是清晰可见,“大安文仲贤弟台启”。

那士兵扫了信件一眼,再看了黄东平叔侄一记,点了点头,依旧沉声道,“尔等在此候着。”

“烦劳兵大哥了。”黄东平赶紧垂身拜谢。

直到看着那士兵持着信件离去,黄东平心中依然感触良多,拉着小石头在耳旁说道,“这大安书院不愧是教人学问、导人识理之地,连看守山门的士兵都能明辨是非,不似其他地方,还得拿钱办事。今后你在此处拜学,得要好生用功,将来出人头地,二叔我也跟着你享福。”

小石头不知道二叔讲的是什么意思,只是下意识地点了点头,却引得黄东平咧嘴不已,摸着他脑袋一阵怜爱。

未几,报信的士兵去而复返,也带来了邵总管的回话,请黄东平叔侄入院相见。黄东平向着士兵连连感谢后,这才很是激动地带着小石头继续沿着石阶入山。

山门过后再向上,便是魁星殿,殿中奉着的是文魁星君。传言文魁星君生前乃是南元国开国祖皇座下第一能臣,创文研字,著经传书,死后化作魁星,掌天下文运,管刀笔功名,被尊为文坛祖师。

魁星殿左右并配有钟楼、鼓楼。东边是钟楼,大钟高五六尺。西边是鼓楼,大鼓直径六尺,一个人躺在鼓面上不露头脚。

魁星殿往后,便是大安三宝,即问道松、落笔碑和观影壁。问道松是文魁星君栽种,至今已逾五千年,文魁星君生前辗转各地讲学,曾在此树下开坛授课,教人学问;落笔碑是一尊石碑,上面写着“大文圣道”四个字,传言是当年祖皇亲笔手书,拓于碑上,以激励天下学子之用,虽年限老久,风化残败,但碑上的字样还能隐约可见;至于观影壁,则是文魁星君讲课时,用于摆经放书的桌台,或是受了星君的文运香火,居然渐渐有了神效,传说有人在石壁上见到了星君讲课时的影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