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初次接触(1989)(1 / 2)

1989年夏天,我随热恋中的他去他老家看看。

之前,我多少了解到一点他家的大致情况:他家七个孩子,五男二女。他居中,大姐最大,小弟弟还在读小学六年级,四弟中专毕业在县政府上班,刚结婚。

我一路上问他:“你的两个嫂子和弟媳漂亮吗?”他看看我,笑着说:“谁都没你漂亮,放心好了。”他再三嘱咐我:到我家必须喊我父母“爸、妈”,这是我们那里的乡俗。

我没出过远门,唐山大地震曾耳闻,所以对这座城市有格外的记忆,唐山玉田县是因为认识他后才知道有这样一个好听名字的县城。

几经周折,终于到了没车可乘的乡间土道。

我抬头远望,不近不远处一堆堆分隔明显的树林。他说,在这里每一堆树木中间就是一个村庄。细看果然这样。我第一次发现还有这么小这么密集的村庄,似乎一个村离另一个村只有几步之遥。

放眼望去,整个田野一马平川。再看看脚下的黑土地,似乎也与我生长的地方不一样。因为刚刚下过雨,田间的泥土像胶泥一样往下拽着我的凉鞋,每走一步都要费很大的劲。在我的家乡我也走过雨后的泥土地,但我们那里的土似乎吸水性很好,也没这样粘脚。他说:“我记得小时候,夏天从来没有穿过鞋子,只有冬天才穿鞋,而且是单鞋。”服了,真的服了。他小的时候没有娇生惯养,一定像个小石头蛋子一样结实。好不容易走完了泥路,总算到家了,我的白凉鞋几乎变成了黑色。

因为他想给家人一个惊喜,事先没有告诉父母要回来的消息,更主要的是我恋着的这个人没有把我当外人。他知道只要是与他有关的人事,我都会喜欢的,会无条件地接纳。

这里的住房结构也是我第一次见识。首先,谁家都没有院墙,而且所谓的客厅其实就像过道,房子有前后两门,你家我家和他家前后院首尾相连,陌生人也可以从你家前门穿堂而过,到其他家又如此,然后也许到另一个他家串门。由此我联想,这个地方的民俗与我的家乡完全相反。这里的人们一定自古就开放,注重外交。在我的家乡,无论多穷的人家不管房子盖得多么不像样,但院墙是必须有的。哪怕是土墙也要打起来的,而且院门也不常开,他们认为这样才安全,才像个家。

虽然我也来自农村,知道农村人家的条件,来之前也有心理准备。但他家的脏乱差还是让我大开眼界:由于前后门大敞,又没有门帘,客厅的苍蝇飞来飞去,地上也是乱七八糟。进屋一看竟没人,屋里还是土地,住人的屋子也不打扫。墙皮有的地方已经掉了,所以整个墙面黑白相交,很滑稽。富于想象的孩子可以把它们想象成不同的幻影。正在我欣赏时,他拉我一把,指着十几米远处正穿堂而过的一个50多岁的村妇说:“我妈回来了,一定要喊妈啊!”他的母亲年轻时一定是好身材,高高的个子腰板很直,穿一件很旧已经发黄的白色上衣,特别引我注意的是上衣的扣子不是一种颜色,似乎是掉了又没有原样可配,只好随便拿几个不同颜色的钉上拉倒,这一点很叫我欣赏。尽管我自己是个精细的女子,但我却对与我不同的她格外欣赏。齐耳的短发看起来很精神,还有她一脸灿烂发自内心的笑,让我一下感到了亲切。按照他的要求我喊“妈”,她笑得更开心了。这时,他忙着轰打苍蝇,婆婆要忙着为我们做饭。

不久,见到他的小弟,瘦瘦的,很腼腆。似乎叫一声三嫂,但转眼就不见了。

上初中的小妹不一会儿也到家了,她傻傻地笑着,走到我跟前,又走向他耳语。她见我的鞋很脏,马上找来一双要我换下来。然后,小姑弯腰拿起我的泥鞋,到院里水池边刷起来。我要自己来,她执意不让:“三嫂,你歇着吧。”我悄悄问他“妹妹刚才和你说什么啊?”他笑笑:“她在跟你比个头,这下她美了,家里可不只她矮了。”

好半天才又见他的小弟挽着裤腿回来,原来他是想给我摸几条小鱼吃,结果什么收获也没有。

晚饭时,他的父亲也回来了,也50多岁,据说比婆婆要小两岁。个子不高,有些瘦。体质好象不如婆婆。不大爱讲话,性格似乎怪怪的,但对我还随和。吃饭时,他像在做自我介绍地告诉我:“我是工人出生,一个粗人。”

后来我才知道公公解放前在天津学徒,解放后到天津一针织厂当技术工人。60年代初,国民经济大调整,精简城市人口近3000万,为响应党的号召带着老婆孩子,当时一家五口返乡当农民。

晚上我一个人住在西屋,婆婆拿出一条天蓝色印花纯棉毛巾被给我盖。他和他的家人挤在东屋。婆婆带着妹妹到大哥家住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