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麻烦上门(1 / 2)

大明王朝建国之初,都城原本在应天府,明成祖朱隶登基后,将他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都城,明朝从此有了两个都城,北平府的都城称为BJ,与之相对,应天府的都城称为南京。BJ城自成祖以来,历经三代皇帝持续经营,时至今日,已然成为一座人口稠密、商贾云集、繁华昌盛的巨大都会。据可靠资料记载,此时的BJ城东西宽约13里,南北深约11里,主体分内城和外城两层,内城以皇宫为主,还有一些达官显贵和富商巨贾的宅院,外城则主要分布着京城的中下级官员和普通百姓。在外城西南侧有一大片开阔平坦区域,因为靠近护城河上游,距离官民出入内城的二洞子门也不远,于是便成为BJ城稍微有些权力和地位的人竞相追逐的居所,前面提到的御前护卫将军樊忠一家便住在这里。

这是一栋标准的两进式四合院,院子东南角朱红色大门两侧,是青砖砌成的高大院墙,前院的正房和两侧厢房,都按照时下最流行的样式建造,雕梁画栋,琉璃飞檐,既凸显这座宅子主人的地位,又不显得太过张扬,整体呈现出一派富贵祥和气息。此刻雄鸡破晓,旭日初升,沉睡了一晚的小院从睡梦中苏醒过来,女眷带着仆人开始准备早饭,袅袅炊烟从厨房顶的烟囱中缓缓升起,而在院子正中一片干净平整的青砖地面上,一个约莫六岁左右的小男孩,正有板有眼的扎着马步。只见他一张原本白净圆润的小脸因为用力略显潮红,一对乌黑晶莹的大眼睛里还带着一丝朦胧的睡意和淡淡的雾气,显然刚被人从暖和的被窝里拎出来。

虽然马步扎得很辛苦,但是小男孩也不敢有丝毫马虎懈怠,因为他身后正负手站立着一位手握藤条、表情严肃的老人。老人看起来已经年过六旬,穿一身素青色练功服,身材高大魁梧,国字脸庞,面色红润,两眼炯炯有神,一缕浓密的胡须飘在胸前,一头黑白相间的头发披散在脑后。他的目光须臾不离身前的小男孩,眼神严厉中透着慈爱,显然对于小男孩的表现还是非常满意的。

在两人不远处的游廊下,还站着一位身穿鹅黄色衣裙的年轻妇人,看起来也就三十岁上下的年纪,容貌端庄,表情温婉,看向男孩的眼神中充满慈爱,只是脸上隐隐有些忧郁之色。妇人手中端着一个红木托盘,上面放着两个青花瓷的盖碗茶杯,大概是摄于老人的威严,不敢贸然上前打扰,正用一种爱怜和疼惜的眼神打量着面前正在努力扎马步的小男孩。

也许是注意到年轻妇人的到来,老人稍稍放松了一下紧绷的表情,冲着小男孩道:“好了简儿,歇息一下吧!”

小男孩如遇大赦,急忙收起马步,揉胳膊踢腿放松身体,年轻妇人也趁机走上前去,柔声道:“爹,您老辛苦了,喝杯茶吧,简儿也喝口水润润嗓子!”

老人轻轻“嗯”了一声,将手中的藤条放在一边,接过一个茶杯,小男孩端起另外一个茶杯,冲着年轻妇人甜甜一笑道:“谢谢娘亲!”

妇人慈爱的摸了摸男孩的头,柔声道:“简儿乖,快喝点儿水润润嗓子,一会儿还要继续练功呢!”

被称作“简儿”的小男孩儿正是樊忠的独子樊简,今年才六岁,或许是生在武将世家,从小就受到爷爷和父亲的严格训练,体格远比一般的6岁孩子显得更加高大壮实。樊简身后一直威严站立的老人就是樊简的爷爷,樊忠的父亲樊鹏举,年轻时的樊鹏举膂力奇大,凭借一套家传锤法和一对混元锤,在明成祖朱隶时期,积军功官至将军,如今将爵位世袭给儿子樊忠,自己则赋闲在家,专心教导孙子。

年轻妇人名叫杜月娘,本是武当山脚下一个江湖名医的女儿。樊忠早年游历江南时偶然与其结识,后来二人联袂闯荡江湖,日久生情,江湖儿女本就不在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些世俗约束,于游历途中便私定终身,所幸双方一个是武将世家,一个是江湖名医,父母都甚是开明,并未多加拦阻。两人婚后举案齐眉、恩爱如初,不久便生下樊简,樊忠也不再外出游历,承袭了父亲的爵位,并因为人品武功俱佳,被选为英宗皇帝的贴身侍卫将军,前途可谓一片光明,一家人生活得十分幸福。

直到半个多月前,英宗皇帝受大太监王振蛊惑,坚持要御驾亲征瓦剌部落,樊忠作为护卫将军,自然要随行出征,贴身保护皇帝陛下。本想皇帝亲率二十万大军讨伐几万鞑子残兵,应该很快就可以得胜班师,谁想大部队出发不久,便不时有噩耗传来,明军连连败绩,不断损兵折将,昨天更是传来惊天消息,皇帝带着满朝文武和十万大军被蒙古人围困在土木堡,现在还不知道结果如何。

昨天得知这个消息,杜月娘几乎彻夜未眠,心中的担忧和不安随着时间的流逝不但没有消失,反而令她更加坐立不安。这会儿来前院,不仅是想看看儿子晨练,更是想趁机向父亲打听一下前方的消息。她抬起头看向樊鹏举,脸上的担忧再也掩饰不住,颤声问道:“爹,您...打听到忠哥的消息吗?”樊简似乎也觉察到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一边开始扎马步,一边抬起水汪汪的大眼睛盯着爷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