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老江的入党仪式(1 / 2)

暮春时节,芳菲依旧,阳光轻抚着西大的校园,温和的春风柔柔地与每一个西大学子拥抱、告别,教学楼旁边的一棵棵木棉树次第开了花,像是谁昨夜做的灿烂的美梦,摇曳在枝头上,不远处的“天瑞湖”泛着微微的涟漪,“九曲桥”静静地依偎在湖面上。

这就是西大——江城子的母校。

一九九九年三月。江城子难以淡忘一个暮春。

再过几天,城子的母校就要举行入党仪式——上大学的第一学期,城子就以他那富有灵气的小楷写了入党申请书递交给了学校党组织,他说他出生于“党员世家”,祖父是个党员,父亲也是个党员,还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他的祖父老了,怕自己说的话别人记不住,所以喜欢唠叨。

江城子上学以来成绩一直很优异,高考前夕,祖父常常会叮嘱他,说上了大学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写入党申请书,而且每提及此事,就习惯地带上类似“一定”这样的词汇加以强调,比如“一定要接受党组织的考验”“一定要加入中国共产党”……

每每此时,他素来是边听边点头——祖父的话对他而言就是“圣旨”!

江城子答应了,也做到了——踏入大学的第一学期他就递交了申请书。

有些时候,他与别人说,其实自己小的时候并不了解“党员”以及“做一名党员”的意义所在,但从“老党员”祖父和“中党员”父亲一生的行事中来看,他们为公多而为私少,甚至总会傻傻地做着许多会吃亏的“傻事”。有时江城子也不明白祖父与父亲为什么会那样不断地做着会吃亏的傻事,偶尔他也会好奇地向祖父发问诸如“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问题。平时能滔滔不绝地与人说话的祖父与父亲,这时候似乎都显得特别嘴笨,每每都是以“我是一名党员”之类的话搪塞。

那时候的江城子就朦胧地有了一个粗浅的印象:党员,或许就像祖父与父亲那样的人,总愿意做吃亏的“傻事”。

西大的校园,树木良多,并且遒劲高大,让人看了它裸露在地面上的树根就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它那隐藏在内的一圈圈不规则的年轮,并且会想象它们或许是百年前所载。杨教授刚刚找了江城子,他们在那一排排老树下边走边聊。

“城子,你写的那篇关于教师视角下古诗词作品解读与重构的论文,我反复看了几遍,论文的论点很明确,所结合的诗词作品来阐述也极具典型性,这是一线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会面临的一个重点与难点,等你以后走上讲台便会有更加深刻地体会。修改好之后,可以做为你明年的毕业论文,亦可以给核心期刊投稿发表。”杨教授对他说道。

江城子听了杨教授的话,便知道他一定读了自己的论文,他素日就特别地钦佩与仰慕自己的这位老师,那天杨教授和城子聊了许多,也对他的论文提出了一些修改的意见,城子都一一记下在了自己的笔记本上。

临别时,杨教授特意叮嘱他:“城子,关于你的入党申请,组织考验了你三年,再过几天就要举行入党仪式了,我向组织推荐你做发言代表,到时市电视台会到学校做相关的采访报道,作为‘七一’建党节系列活动的一个部分,你得好好准备一下。”

话语间,充满了一位老师对学生的殷殷关切以及无尽期望。

“谢谢老师,我一定会好好准备的。”城子脸上洋溢兴奋与喜悦,三年来的努力,三年来的考验,再过几天他便可以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杨教授腋下夹着几本书,向远处走去。

城子望着杨教授远去的背影,思绪万千。杨教授是城子专业课的一位老师,七尺身高,身材微瘦、单薄,看上去像是冬天里看到的一棵枯老的树,鬓发微霜,脸上的皱纹沟壑纵横,冬春时节总是以一身长风衣披在西装外套之上,双眼离不开眼镜,双手离不开书本,他路过的地方似乎气流也弥漫着书卷墨香。杨教授在语文教学研究上建树极高,他发表的论文与出版的专著不可胜举,常常受邀到各地讲学,是语文教育方面的权威专家,这些是令城子无比仰慕的,更令城子敬佩的是杨教授会将自己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外出讲学所得稿费与酬劳全部捐出——这些一直没有人知道,包括江城子。

后来为一写论文需要查阅文献,江城向杨教授借了一本专业书籍,他无意发现了书中夹着的十张汇给红十字会的汇款单,数额有几百,有几千,也有上万的,所有汇款单的署名都是“九歌”。

城子的心灵受到了深深地震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