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双元修士(2 / 2)

余海解释道:“元素感知力在孩童十岁之时便会逐步固化,但有两种情况除外。一种是突变,最常见的突变便是血脉觉醒。我曾见过一个圣者的后代,成年后血脉觉醒,一跃成为绝世天才!另一种则与“富贵病”相关,同一个人不同元素的感知力,通过针对性地引导,可补齐短边。因五行之力在空间中本就处于一种平衡态,通过灵力感知并非影响了空间的元素结构,而是增强元素之力的稠密度,所以当你感知到金元素之力充盈之时,其实在你周边的木元素之力也很充盈,只是因感知力弱而未能觉察,而因处于自然平衡之态,不因金元素之力的充盈而对木元素造成影响,长此以往,再加之持之以恒的试练,木元素感知力也能逐步得到增强,甚至能达到金元素感知力的水平,这是一个缓慢牵引的过程。当然,倘若初时连最起码的感知力都没有,就另当别论了。”

余海说完,见李凡一脸疑惑,便问道:“有什么问题吗?”

“既然在充盈的元素之力环境下便能增强元素感知力,那倘若来到一处某元素之力盛行之处,久而久之也能增强此元素的感知力吗?”李凡问道。

“好问题!这也是很多人容易出现的一个误区,的确前面提到了充盈的元素之力,但你忽略了另一个条件——平衡!感知力提升阶段所要求的平衡比修炼过程中的更为苛刻,如果后者是高空走钢丝,那前者就是蚕丝上叠鸡蛋。而在平衡基础上的充盈,更是难得!除非有什么得天独厚的修炼圣地,也或得到五彩灵石,至于什么是五彩灵石,明日的早课上你们就知道了,还有什么问题吗?”

“有双元修士,那有没有三元修士、四元修士,甚至五元修士呢?”粟放斜着头,睁大眼睛问道,而这个问题显然也是李凡很感兴趣的,伸长脖子,把头往余海的方向使劲凑了过来。

“这个世上没有也不可能有三元修、四元修,但可以有五元修!”提到“五元修”的时候,余海不自觉地看向李凡,“道理很简单,对于三元修、四元修,必定其中有元素之力处于完全不受节制的状态,那必定直接影响到其所克元素之力的修炼,故不可能存在此类修士。”说道此处,余海停下来,让粟放去议事堂门外等候片刻,他有几句话单独交代李凡。

粟放看着李凡,眼神中带有几分疑虑与担忧,李凡走上前拍拍他脑袋说道:“放心,没事,我很快就出来”,目送粟放走至殿外,一转身,只见余海背着手,面朝灵位墙道:“其实,五元修是真实存在的,我泽夕门派的创派老祖就是个五元修!五元相生相克,在相互牵制中提升,形成一种奇妙的平衡。泽夕门也一直保留着一个关于五行修炼的秘密,代代掌门,口口相传!”

余海自顾自地说道:“曾听师傅说起,以前泽夕门名满天下,掌管九州,创派之时,万方来朝、普天同贺。可惜后来创派老祖仅留下一具石像和护派阵法便消失不见,昔日子弟分崩离析,在九州各自创建了自己的势力,加之一些外来势力入侵,慢慢演变至今。我派能从昔日动荡年代延续至今,一来幸得护派阵法,二来当年无量剑派创建之人尊师重道,饮水思源。不过,近几代无量剑派掌门对泽夕门的照顾已日渐减弱。”余海脸上不禁流出一丝隐忧。

“其实除去石像和护派阵法,老祖还留有一本书——《五行诀》,当时留给了意志最坚定的弟子,让他定要找到适合之人。关于五行诀的秘密就这样一代代掌门口口相传至今,这也是我单独留下你的原因!五行诀修炼有两个基本条件,一为五行感知均衡,二为精神之力富有,两者缺一不可!师傅曾告知,在门派漫漫历史中,基本满足修炼条件的仅十八人,均以失败告终。也有人中途放弃,转而专修一行元素之力,可惜错过最好的修炼时机,成就有限。所以这门武学有风险,需慎重考虑,不急,你回去再想想,我等你答案。”

“嗯,谢谢余叔叔,今晚知道的信息太多,容我消化消化先。”

余海笑骂道:“你个小滑头!走吧,那小子没准等急了。”

在送二人离开泽夕宫殿的路上,余海提到了九州世界里一类更为特别的修士——聋修。

聋人修士一直是九州修真界的一个禁忌!

因为自上古时代便流传着一句预言,“聋人三现天下变,残蝶化茧群魔乱”,每一次聋修高手现世,必会掀起一股血雨腥风,虽然漫漫历史长河中出现过不少聋修,但达到修为巅峰的聋修仅有两人,而这两人却搅动了整个修真界,带来灭世灾难。故而,修真之人视聋人修士为妖孽,欲除之而后快,誓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倘真再现个此般聋修,到时预言成真,酿成绝世浩劫,必将天下大乱、生灵涂炭。

十四字的上古预言,无人知其出于何时,源于何处,似乎在上古某日便如初春的暖阳照入众人心。传言天下大变之时,会有一救世之人,除群魔、平天下,当下世道也算太平,很多人对救世之人倒也不期待。

李凡对于上古预言,倒是半信半疑。聋人原本不幸,一生只能在无声中度过,况且上天有好生之德,岂可因一句子虚乌有的预言,就对他们赶尽杀绝。再则,聋人中也有好人,倘若世人都抱有“宁可错杀三千,绝不放过一个”的心态,恐怕一个与世为善的聋人也终将变成杀人恶魔,与世界为敌!

李凡将内心所想告诉了余海和粟放,二人都点了点头,不过一个是欣慰,一个则有些似懂非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