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张杨的谋划24(1 / 2)

“如今是什么世道?”王昊问道。

他这么问,首先是要将张杨往乱世上引导,都乱世了你不得拼了命为自己打算吗?

还有就是,来到这个世界这么久,王昊只能确定现在是灵帝末年,但是不能确定到底是哪一年。

黄巾之乱已经发生并被迅速平定,而灵帝还活着,也就是说现在洛阳的实际掌权者还是宦官和外戚何进。应该是灵帝中平年间。

“呵呵,什么世道?中平五年,天下虽有动荡,然汉家四百年天下,威德播远,那些狼子野心的跳梁小丑,终将被夷灭。”

张杨正色而言,他的功名利禄都是朝廷正统,大汉虽然不堪,但是他依旧要维护。

“军侯所言有理,十常侍不懈于内,王芬阎忠忘身于外,大汉必能振作。”

王昊此言一出,张杨的脸都绿了。

十常侍是什么人?权倾天下也恶臭天下。

也不是说十常侍干了更多天怒人怨的事情,其实阉宦子弟在民间鱼肉百姓干的那些事,士大夫们也没有少干。

但是,大汉的话语权,可是在士大夫手上的,太监们和士大夫抢权抢钱,士大夫打不过他们,还不得骂死他们。

十常侍不懈于内,大汉能有好吗?

还有那王芬阎忠,一个试图拥立合肥侯,一个劝皇甫嵩自立。

王昊还没说黄巾张角,凉州韩遂还有幽州张纯。。。

张杨久在地方,士族与宦官子弟争先害民,才有黄巾之乱。

而汉人官吏的贪婪已经不仅仅是对内压迫,凉州幽州那边郡之地的戎狄,也被汉官逼迫不已。

凉州一百多年的暴乱虽有民族矛盾,然则关东士大夫对凉州不了解,对羌民压迫过甚,也是凉州造反的原因。

再看看这五原,如此残破,被鲜卑不断挤压侵犯,如果不是出了个吕奉先,说不得此处早已不是大汉所有。

张杨想得比较多,再看看王昊,不禁有些心惊,大汉的破事都传到鲜卑去了?

“那些离咱们都太远,当街刺伤五原都尉,假传并州刺史行令,如何能成功劳,如何能涨我名声?”

张杨没有一味的帮大汉辩解,说明他对大形势也不是很乐观,现在把话题拉回现实,张杨也只是想解决眼下的困境,走一步算一步。

而王昊了解到了如今的年份,对于自己的谋划就更有信心了。

中平五年,明年就是中平六年,灵帝那就该见刘邦挨打去了。

灵帝虽然不靠谱,但是他活着的时候大汉这艘破船还在勉强航行。

灵帝一死,何屠夫被袁绍忽悠的进行了一系列脑缺氧的操作,愣是给糖尿病的大汉朝灌了两瓶蜂蜜。

魔王董卓进洛阳,天下将乱。

当然这些都发生在大汉中枢,就如张杨所说离他们太远了。

但是中平五年这个年份,王昊可是记得相当清楚的。

这一年不只是幽州凉州乱起,并州也发生了大事。

后世之人熟知的并州刺史是吕布的第一个干爹丁原。

但是在丁原之前,并州刺史是张懿。

中平五年并州发生的大事,便是南匈奴之乱,南匈奴暴乱杀掉了西河太守邢纪与并州刺史张懿。

王昊记得张懿是年初就挂了,而今天气已暖,那张懿想来凶多吉少。

也就是说,他借张懿的名头搞掉司马黄这件事,已经死无对证了。

只要张杨给他托底,就是现在弄死司马黄,把所有责任推到张懿身上,想来大汉中枢也不会追查到底。

当然王昊不能和和张杨说,你的顶头上司已经死掉了,随便咱们怎么编都能糊弄过去。

张杨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军侯,为何出塞?”

“为了救沦为鲜卑奴隶的你们。”

“谢军侯大义,救我等又是为何?”

王昊追问,让张杨脸还有些不自然,若当面说为了扬名,太功利了。

“军侯不必介怀,昊虽直刺本心,然则非要让军侯难堪。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能将自己名利与天下苍生祸福相连已算是仁义之士了。”

张杨脸色稍霁,王昊继续说道:

“千里之外救民而回,放在黄巾之前,军侯必能扬名天下,然此时天下纷乱,遍地烽烟。。。”

张杨听闻此言,眉头又皱了起来。

和平年间,作秀的人或许能得利,天下纷乱,你干的这点事,真就入不了天下士大夫和掌权者的眼。

也不能说张杨干的事对他的前途和名声没有用,只能说大汉目前最重要是的平乱士军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