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开放与监督,“贷款”初见雏形(1 / 1)

公元1733年,大明帝国又迎来了一个重大的政策变革。秦正帝下令开放西南西北互市,这一政策旨在促进商贸交流,加强帝国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这项举措不仅是对传统封闭政策的突破,也标志着大明朝政治和经济思想的一大进步。

户部在张楚阔的监督下,负责实施新的商户在册制度。所有参与互市的商户都需要在户部进行登记,在册商户将享有特定的贸易优惠和保护。这一制度的实施,旨在规范边疆贸易,防止走私和非法交易的发生。

然而,这项政策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确保商贸的正常运行和安全,秦正帝决定驻派特务人员监督在册商户的活动。这些特务人员不仅负责收集商贸信息,还要防范可能的欺诈和走私行为。

赵元被任命为监督西北互市的主要官员。他对这一新角色感到既兴奋又忐忑。在一次与李慎的对话中,赵元说:“这次任命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西北地区复杂多变,我必须小心行事。”

李慎点头赞同:“确实,西北地区商贸活动频繁,各种势力交织,你必须谨慎应对。不过,我相信你的能力。”

随着互市的开放,西南西北地区的商贸活动迅速增加。各地商人纷纷涌入这一新兴的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商机和活力。然而,这也引起了一些地方势力的不满和阻力。

杨铁心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本地小商户,面对新开放的市场感到困惑和无助。在一次市集上,他找到了巡察的赵元,希望能表达自己的担忧。

“赵大人,自从互市开放以来,我们这些小商户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杨铁心忧心忡忡地说。

赵元耐心倾听着,询问:“杨商户,能否详细说说你们面临的具体困难?”

杨铁心叹息道:“大商号和外地商人拥有更多的资源和资本,他们能够大量进货,压低成本,而我们这些小商户则无力与之竞争。此外,他们还能通过广泛的关系网,获得更多的信息和优先权。”

赵元深思熟虑后答道:“我明白你的担忧。的确,新政策初期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平衡,但朝廷是希望通过开放促进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关于你提到的问题,我会向上报朝廷,并探索可能的解决方案。”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赵元深入调查了本地小商户的经营状况。随着西南西北互市的繁荣,他发现除了资本和信息不对等外,小商户还面临着本金有限、税负重等问题。赵元开始着手制定一系列措施,以帮助小商户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他首先向上级建议,为小商户提供一定的税收减免以减轻他们的经营压力。同时,他还提出设立一个专门的信息平台,帮助小商户获取更多的市场信息和交易机会。但除却与大商号的竞争外,资金短缺才是小商户的主要难题。为此,他向户部提出了一项创新性的建议——设立官方钱庄进行“助商贷款”。

在一次朝会上,赵元上奏说:“陛下,西南西北互市虽兴,然小商户因资金短缺而难以扩展业务。臣提议,可由户部设立专项借贷,名曰‘助商贷款’,以辅助他们渡过难关,共享商贸之盛。”

秦正帝对这一提议颇感兴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赵翰林之议甚妥,然此举实属新颖,需慎之又慎。户部可先行试验,视其效果再作定夺。”

于是,在张楚阔的监督下,户部开始试行“助商贷款”计划。官方钱庄为有需求的小商户提供低息贷款,帮助他们缓解资金压力,稳定经营。这一举措在小商户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欢迎。

“这‘助商贷款’真是及时雨,解了我们燃眉之急。”杨铁心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感慨地对赵元说。

赵元回应道:“此乃朝廷为保商业平衡,促进经济发展之策。希望能助你们早日发展壮大。”

随着“助商贷款”计划的实施,小商户们的经营状况开始好转。他们得以扩大货物采购,改善商店设施,甚至与外地商人进行更为平等的竞争。这一政策不仅稳定了市场秩序,也促进了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在这个充满变革的年代,从政策的制定到实施,每一个环节都影响着大明帝国的未来。赵元的智慧和努力,张楚阔的监督和管理,以及秦正帝的开明决策,共同推动了这一历史性的进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