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星星之火(2 / 2)

这份不好的名声由我来背负,这把老骨头还能给自己儿子铺最后一段路。

于是,在弥留之际,陈景元这个才相处了半年的父亲便给予了陈景元最后一样礼物。

在安葬了父亲之后,陈景元带着父亲最后的指示,前往延安府寻找父亲的旧友,时任延安府同知的邹保,付出了大量的财货和商铺地契换得了其庇护陈家三年。

一个需要钱财,一个需要官场上庇护者,靠着旧友和利益的关系,双方很愉快的达成了合作。

于是陈景元开始快速积攒实力,培养心腹,秘密培养工匠,打造武器装备,收拢流民,分给他们土地,教他们认字,教育他们文化。

陈景元以后想要成功推行自己的政策,没有足够拥有文化的基层人员是绝对不行的,但这个时代,文化被垄断,有文化的都是大地主,想要拥有一个自己的班底,只能自己培养。

有了文化,才能解开了他们的精神枷锁,有了文化,才能正确的认识这个世界,才能开悟,成为自己起家的班底。

他需要的是一支有文化,有思想的军队。

造反,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不仅是他需要目标,手底下的人也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

要让他们明白,自己是为了什么而战。

有理想,有目标,在造反的路上才不会迷茫,才不会倒下,为王先驱。

有思想的军队才是成熟的军队,才是战无不胜的军队。

陈景元不想像无数造反的前辈那样,倒在了成功的路上,为他人做嫁衣。

他需要有政治目标,需要一支有明确思想的军队,要知道他们到底为了什么而战,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一支打不散,冲不垮,真正的精锐。

教一群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认字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不仅负责教的陈家老人如此,学字的农民也是。

但是不要紧,认字是强制性的,学得好了有奖励,但若是偷奸耍滑,就要收回土地了。

这个规矩一立下,畏惧失去土地的农民们立刻打起了精神,笨拙的跟着陈家的老人们磕磕绊绊的认起字。

白天训练,晚上识字,还有三天一次的思想教育课。

思想教育不是死板的直接告诉这些农民,你们要为了什么而战,这只会让他们疑惑不解,原本只是老实种地的农民,哪有那么高的思想觉悟和见识啊?

陈景元的思想教育,第一步是让老人先自我介绍,叙说自己的故事。

陈景元的麾下,除了最核心的陈姓本家人,哪个不是他从流民中挑选出来,从饥饿死亡的边缘拉回来的?

都是穷苦出身的百姓,活不下去了才会选择背井离乡。

他们的故事甚至不需要加以修辞,只是平铺直叙的诉说出来,就足以震撼人心了。

幸福只有一种,但是不幸却千差万别,总之,惨的是五花八门。

听着故事的人们,却从这些不一样的故事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说的不正是我吗?

大家都是一样的苦难人,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却拥有相同的遭遇,面对土地被夺,亲人饿死在自己眼前的故事,谁又能忍住情绪呢?

每当思想教育的晚上,整座庄园都会回荡着此起彼伏的哭声,延绵不绝。

往后的日子相当有规律,白天训练,晚上识字,每三天一次的诉苦,哭,训练,识字,诉苦,哭。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开始拉近,大家都是同样的苦命人,有着同样凄惨的过往,他们没有什么不同,在一次又一次的哭声当中,整个庄园内的农民们心越连越近,逐渐融为了一体。

至此,三年的积累,陈景元终于培养出了一千多名能读能写,有基本军事素养和文化素养的一支精锐之师。

或许现在还有些稚嫩,但等他们在战场上经历过战火的洗礼之后,变回成为一支打不烂,冲不跨,令敌人闻之胆寒的强军。

他们是这中原大地上燃起的星星之火,终有一天会燃遍整个大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