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上学了(1 / 1)

我是7虚岁6周岁才上学,基本上是当时上学最晚的了,村子里好多小孩5周岁就去上学了,有些家长是老师的会让孩子4周岁就去上学,一方面能比别人上学早,另一方面方便自己照顾。那时候农村根本就没有幼儿园,村民也没有教孩子知识的意识,因此上学之前我们整天就是疯玩瞎跑。

上学的第一年要先上“育红班”,我们也叫“零年级”,育红班就有点类似于幼儿园,但是只有一年,主业也是学习,会教孩子们简单的数字拼音,上完育红班就会拿笔了,才开始上一年级。

我上育红班的时候还没有专门的教室,在“大队(即村委会)”的院子里有一间小小的房给我们用,那间房子特别小,摆开桌子板凳人就基本动弹不开了,我记得我都是贴着墙坐的,出来进去都费劲,整间屋子只有北墙上有一个小小的窗户对着大街。旁边我记得好像是供村里自来水的机房,反正都是各种铁管子,院子也特别小,小孩子不能瞎跑,因为有大队上的各种东西比较杂乱,供自来水也有电比较危险。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小学的那些年级在哪里上我完全想不起来了,但是记得当时教室不够,孩子再大一些就要去别的村子里上高年级了。

当时家长们并不怎么重视教育,但是有人觉得孩子上学是大事,多方筹备之下,我就赶上了建小学这件事。村里想要建立一个完全小学,就是育红班和1至6年级都有的学校,但是没有钱啊,大家都穷,怎么办呢?集资建学校,家家户户按人口摊派,一人100块钱,当时真的是很大一笔钱,但是村里承诺过几年会把钱还给大家。建学校的过程我不知道,等我上一年级就搬到新学校里去了,整个村子里的孩子们能在自己村里上完小学了,还可以接纳周边比较小的村高年级的学生。

虽然对整个筹备和建设的过程完全不知晓,但我始终记得老校长还村民钱的那个晚上,不知道是因为灯暗还是因为停电了点的蜡烛,反正记得当时屋里光不太亮,老校长坐在桌前,对着账本给村民还钱,我看着村民暗黑背影后面满身是光的他,慈祥温和,如神灵一般,一直到现在我的记忆里都是他满身的光芒。

这个老校长我印象特别深刻,他姓“冯”,中等身材,个子不高不矮,留着非常普通的寸头,头发花白。那时候他不教我们课,经常看到他在学校里的空地上扦插月季、育苗、种花种树,整个学校在他的打理下干净漂亮、生机勃勃。新小学特别大,北面是几排教室,教室前面都有一排几坛月季花,最前面还空着很大一片空地,有半个学校大,老校长就在里面种满了花草,学校里面的道路两侧都是漂亮的冬青和垂柳。学校西面还有一个很大的操场,完全可以满足学生们活动的需求,有时候还能给村里举办一些活动用,有一年杂技团来我们村表演就是在那里搭的大棚子。南面则是一排厕所,东边是男厕所西边是女厕所,厕所放在学校外面是因为旱厕味道大,这样既容易打理又方便路过的村民使用。

新学校很好地诠释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的智慧。比如我们没有上课用的电子铃啊,就在车棚那里挂了一个三角铁,一到上学放学、上课下课的点贾老师就用铁棍去敲,不仅声音洪亮,而且环保又耐用。学校里有时候经费会紧张,老校长就把学校里养大的月季、冬青、垂柳卖给别人周转,再把培育的苗儿栽上。对了,当时连课桌和板凳都是学生自己带的,因为学校实在是没钱买了,所以一排排桌子看着高低不一、参差不齐。那时候农村根本没见过暖气,每年冬天就动员大家弄些塑料布什么的把窗户蒙上,再点一个小小的蜂窝煤炉子取暖,冬天老师会早早地来点燃炉子。还想让孩子们多看书,又没钱,就动员大家把自己家的书拿来做图书角,借一本书5分钱,攒多了由老师和班长去换成整币,有一点班费可以支持日换坏了的玻璃之类的资金需求。

小学基本就是玩玩闹闹的,那时候就两科主课,语文和数学,一直到初中才开始学英语。那时候师资也极其不稳定,除了老校长、贾老师、贾老师老婆,其他的老师就一直在换来换去。其中有的是因为村子离她们家太远了、条件也一般坚持不下去,有的是因为本身就是代课老师,挣不到什么钱也没什么希望转正,干干就不干了,那时候教书得到的更多的是尊重,而待遇真的是比较差。

正是因为老师总是换来换去,交接不上的时候还会找人代课,因此老师们的素质就更参差不齐了。比如有一个代课老师心理有点变态,她一不高兴了就让小孩子们互扇巴掌,给好多人留下了心理阴影。有的老师比较喜欢孩子们,除了平常给大家带好吃的各种陪我们玩,有一次竟然让还在上小学的我们骑车七八里地去她家打枣,平心而论她绝无恶意,但现在想想还是很危险的。还有的老师责任心强又没有很好的教学技能,我们考试成绩不好或者作业完不成,她就很着急生气,就让我们留在学校里点着蜡烛写字,谁家家长去接,谁才能回家,我每次都要等到屋子里几乎都没人了才能回家,有时候早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学习成绩极其不稳定,比如升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语文考了19分还是29分,但当时我已经是班级第一第二的学生了,三年级以后也始终保持年级第一的成绩,所以当时的教学水平可见一斑。但是这种较低水平的教学恰恰保护了我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它让我以为求学之路只是一个小小的土坡,没那么难。正是因为内心从来没有认识到它的难度,我才一直傻乎乎地在一种无知的状态下一直前行,翻过一座山再上一座山,直到爬的越来越高,直到我看见高山大海之后,才意识到自己的平凡无知,才意识到这条路的漫漫无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