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小巷日常(2 / 2)

“光道歉就完了,看看,看看,都流血了。“张翠摊开手给他俩看手上的血渍。

李娟在人群里找到林文静,看她没事就放了心。张翠平常就有些难缠,看架势今天这事是不会轻易就完的。

“张姐,消消气,消消气,有话咱慢慢商量。“李娟住在巷子南头,要不是担心林文静,她就假装听不见,不会出来看这热闹的。但既然已经来了,不开口劝两句也说不过去。

她走过去观察了一下大林的头,有一个小伤口,已经不出血了,问题不大。又拉住张翠的胳膊说:“张姐,先顾孩子要紧,大林子头都砸破了,先回家消消毒,看看需不需要包扎,别回头感染了,留了疤就不好了。子固和何浩又跑不了,都在一个巷子住着,回头再商量怎么解决。”

“不行,这事不能就这么完了,没个说法谁也别想走。”

“大林妈妈,你给子固爸爸和何浩爸爸一点时间,让他们两家商量商量,看看怎么赔偿,该去医院去医院,该出营养费出营养费,在这僵持下去也不能解决问题,你说是不是?”人群里传来一个声音,大家回头看向声音传来的方向,是住在七号的陈建国带着放学的儿子陈立贤在此路过。陈建国在高中当数学老师,平常巷子里的人对他尊敬有加。

“是呀,让他俩商量商量。”“这样也不解决问题。”人群里很多人也跟着说。

张翠看陈老师这么说了,邻居也都七嘴八舌的附和,气势有点弱了下去。李娟看此景象,赶紧说:“先回家看看孩子伤的重不重,让赵久和长顺回去商量一下,他俩不给你解决,到时候找我还不行吗。”

有了台阶哪有不下的道理,张翠就气鼓鼓的带着孩子先回家了,一个巷子的人四下散去,吵吵嚷嚷的街道就此安静了下来。

这片民居区是在80年代中期被规划建设的,原本这里是一片农田,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这座北方县城的西部城郊建设了一个大型批发市场,开发建设批发市场征用了附近村里的土地,附近的村民就被整体搬迁到了这里。这里规划建设了二十条巷子,每户四间平房,坐北朝南。沿街这一侧一间配房做厨房,简单的红砖砌墙,水泥立面,有一个大概四十平米的院子。而实际上迁过来的原村民并没有这么多,其中一半的房子就流转到市面上进行出售。在80年代初期,为了缓解住房紧张的情况,国家对住房制度进行了改革,城镇居民可以购买住房,也可以自己盖,新老房子都可以出售。所以林长亮家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这座北方县城的城郊结合处购置了人生的第一套不动产。这片居民区就由原本附近搬迁过来的老村民和其他地方汇集过来的新居民构成。城市外扩,因为重新调整了村镇级别,所以原来的七里屯变成了现在的七里巷,属于城西街道。

七里巷离城西批发市场不远,巷子里一半居民原本是附近村民,大部分人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市场有四大区域,主要有烟酒,茶叶,干货和糖果,上千家商户。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背靠着周围几个城市最大的批发市场,引来了很多人做起了小生意。有的人在市场里租了门面房,经营酒水茶叶,干货中转,有的人在市场的侧门对面租了沿街的民房开起了小餐馆,有的人改装了三轮车,溜街串巷,沿街叫卖水果蔬菜,或者售卖简单加工的餐食。南来的北往的,进货的,出货的,门庭若市,熙来攘往,一时之间,好不热闹。周围的居民借着批发市场强大的人流量,在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而来的时候,也实实在在挣得了生存的本钱。

巷子里和林文静差不多大的孩子有七八个,大家都在附近城西小学读书,有的同班,有的同校。大人们忙着生计,大部分时间没人管孩子。周一到周五上学放学各自结个伴,周末西边麦田里撒丫子疯跑,或趴在墙头数一数运输公司的货车,也可能偷摸的溜进货场的大铁门探索一番。这差不多就是巷子里孩子们的日常活动了。

“以后放学,老实的给我在家写作业,那些男孩子皮,你一个女孩子上赶着干什么去,这要是今天那块石头砸你头上,你就自认倒霉吧你。”李娟坐在饭桌前还在不停的唠叨。

林长亮说:“你让孩子吃饭,先别说了,以后注意就是,这不是意外吗,又不是故意的。”

“你没看张翠那张脸,瞪着个眼珠子,叉着腰,和门神似的。”

“你就少说两句吧,她长什么样,我又不是不知道。”林长亮平常见面就打声招呼,远远的看见了宁愿躲着走。张翠是巷子里出了名的脾气不好。

赵久和何长顺回家商量了一下,打算一家出五斤鸡蛋,算是给贾大林的营养费。

第二天傍晚,子固和何浩放学后在林文静家院子里抓石子玩。赵久找来,叫上子固和何浩走了。原来两家买了鸡蛋,赵久和刘桃,何长顺和张清,各自带着自己儿子给贾家上门赔礼道歉去了。

原本贾大林的头就不严重,隔了一夜,连伤口都愈合了,看赵家和何家诚意满满,又是道歉又是营养费的,也不好再为难他们。张翠虽然难缠,脾气不好,别人登门道歉,也不能伸手打笑脸人,毕竟一个巷子住着,抬头不见低头见,也就此算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