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武公复立,以人从死(2 / 2)

并且“县官不如现管”,现在华山脚下秦武公是最大的,庶长又有什么办法呢?

现在我们可以看出秦武公不光有武而且有谋。如果呆在平阳,那就只能做一个傀儡,因为秦武公初临皇位,根基不稳,而大庶长手握重权,随时都有可能废掉秦武公,或是像杀害秦出子一样杀害秦武公。

呆在外面秦武公就有了积蓄力量的机会,这一时的忍让是为了再次回来可以拿回属于他的一切。就像拳头直接打人,但如果你先收回来,再打出去,就疼多了。寄人篱下不是耻辱,能屈能伸方为丈夫。

“三年,诛三父等而夷三族,以其杀出子也。”秦武公用了三年的时间,一边在三位大庶长前忍气吞声,一边在其母族鲁国的帮助下,培养自己的亲信后。

等到羽翼丰满、时机成熟后,公元前695年(秦武公三年)秦武公便以三父等人暗杀秦出子为由,将弗忌、威垒、三父诛三族,重新掌控了国内被三位大庶长长期控制的政权和兵权。

没有人愿意自己的性命安危掌握在他人手里,秦武公也是,时机一成熟,就先诛杀三父等权臣以及他们的三族,正所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消灭了国内的不稳定因素之后,秦武公可以睡个安稳觉了,不用像之前那样担惊受怕。

悬在头上的剑消失了,秦武公接下来的几年里,并没有大的动作,应该是在修养放松以及解决大庶长的历史遗留问题。

“十年,伐邽、冀戎,初县之。十一年,初县杜、郑。灭小虢。”

秦武公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解决掉三父等人,他就一直未有什么大的举动,一直到公元前688年(秦武公十年),秦武公攻打邽、冀两地的戎族,开始把这两地作为秦国的县。次年,秦武公将杜、郑两地设置为县;同年灭亡小虢国。

“二十年,武公卒,葬雍平阳。初以人从死,从死者六十六人。有子一人,名曰白,白不立,封平阳。立其弟德公。”

公元前678年(秦武公二十年),秦武公去世,葬在雍邑的平阳。秦武公开了用活人殉葬的先例,他死后用了六十六个活人陪葬。秦武公有一个儿子名叫白,在秦武公死后未能继位,受封于平阳,秦武公的弟弟秦德公继位。

秦武公在历史上很有名,就是因为活人殉葬,首开活人殉葬之风。后世孔子之所以破口大骂“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就是因为俑做的越来越像真人,往后再发展下去,可能就又要恢复活人殉葬。

因为做的越来越逼真就会导致越来越费时,而如果这样发展下去,有可能就会造成用活人来做祭祀。因为大型祭祀,不可能就用一个两个,往往会用成千上万。如果每个都精雕细琢,太浪费时间和成本了,而活人就相对于来说廉价以及省事。

比起秦出子这个傀儡,秦武王就会让人很佩服他,又能打(伐彭戏氏、攻打两地戎族、灭亡小虢国),又很有智慧,遇到沦为傀儡的局面,没有说选择认命,而是思索破局之法,最后卧薪尝胆,夷灭权臣三族,为弟弟报了仇,也解决了国内矛盾。

以上是秦武公在位时国内的变化,国外的呢?

秦武公三年,郑国的高渠眯担心昭公复位杀害自己,于是先下手为强,弑郑昭公,立公子亹为王。

秦武公十三年,齐襄公派连称和管至父两个人去戍守,说好一年时间就派人去接替,结果没有派人去,使这两个人因怀恨而发动叛乱,杀害了齐襄公,把公孙无知立为国君。晋国,灭掉了霍、魏、耿三国。齐人雍廪杀死公孙无知、管至父等人,拥立齐桓公。齐晋同时成为了强盛的国家。

秦武公十九年,晋国的曲沃开始做晋候。齐桓公在鄄地开始称霸。

这些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王室衰微,诸侯称霸!说明了礼乐崩坏,臣敢弑君!

纷争开始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