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养马家奴,非子封秦(2 / 2)

当然两个申候非一人,一个是周孝王时期的,另一个是周幽王到周平王时期的,不要混为一谈要明白,申侯就是申国国君的称呼,就像无论是周孝王还是周幽王都是周天子一样。后世的周幽王显然不如周孝王识时务,于是周孝王的边疆安然无事,周幽王直接让人送走了。

周孝王怂了,身为天子居然因为申候的一句威胁改变了想法,这是为什么?我们先说一下周孝王是如何即位的。

周懿王八年(前903年),西周第七位君主周懿王姬囏去世,周懿王的太子姬燮未能继位,而是由其叔祖姬辟方继位,是为周孝王。周王朝为了长治久安,避免统治集团内部斗争,制定了嫡长子继承制。整个西周时期,周王朝统治者严格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确定继承人,有效避免了王室内部因为争夺王位自相残杀,确保了周王朝前期的稳定。但在宗法制森严的西周,却出现了一位没有遵守嫡长子继承制而登上王位的君主——周孝王,这是一种异常的现象。

这是为什么呢?

根据《竹书纪年》记载:“懿王七年西戎侵镐,十三年翟人侵岐,十五年,王自宗周迁于槐里”。周懿王之时周王朝国力衰落,导致宗周镐京备受戎狄威胁,被迫迁都。王朝的衰落必然引起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懿王之世,兴居无节,号令不时,挈壶氏不能共其职,诸侯于是携德”。统治集团内部对懿王国政心存不满,为周孝王成功登上王位准备了条件,尤其是由于懿王无能,放弃故都镐京,对于周王朝统治阶级来说是一种沉重的打击,使其利益和尊严都受到了严重损害。

因为周懿王的太子姬燮软弱无能,不能在危难之时重振周朝,所以周孝王才能凭借自身能力,在懿王统治无方和太子姬燮软弱无为的背景下成功夺得王位。

如此有能力的周孝王又不是懦弱无能的姬燮怎么会被申候威胁一下就退缩呢?我个人认为这不是怂了而是隐忍,因为他需要申候的军事力量并且也需要边疆的安定,以此来为西征打下基础。

周孝王元年(前910年),孝王不忘周朝遭受犬戎入侵之辱,命令申侯率军,大起六师西征。《竹书纪年》载:“元年辛卯春正月,王即位,命申侯伐西戎。五年,西戎来献马。”周孝王元年(前891年),西戎遣使入朝,进献良马百匹。周孝王十分高兴,重赏来使,并回赠许多粮食和布匹等礼物。您看西败西戎,迫使西戎贡马求和。我想这才是周孝王改变适嗣想法,转而将秦非子封于秦邑(今甘肃清水县境)的原因吧。

并且大骆这一族人因为养马而获得封赏是有先例的,前面说过,因为跟着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赏赐伯益以皂游(一种黑色旗帜),还将自己家族的女子许配给伯益,并赐姓“赢”。此后,伯益就在舜的手下担任虞官(《尚书·尧典》),掌管山泽,繁育鸟兽。所以说不要小看任何一个人,更何况是青史留名的人呢?可惜的是为周孝王十六年(前896年),还没有完成中兴周室的大业,周孝王薨,谥号孝王,葬于毕陌。

即位才刚刚六年,还有一身抱负没有实现(复兴周王朝)就病死了。孝王死后西周王位继承又恢复了嫡长子继承制。“懿王崩,共王弟辟方立,是为孝王。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王位又回到了那个软弱无能的太子姬燮手里。周朝又重回正规回到了那个嫡长子继承制度。

不过这些跟本书相关不大只是题外话,但却是要讲的。因为历史不是孤立的一个片段,而是一个连续的整体,所以如果想认识历史,那么我们要知晓前因后果,而不是只知道孤立的一件事情。我们知道非子被封到秦地,那么是因为什么呢?是因为申候与周孝王的政治博弈,周孝王为了复兴周王室,注重大局所以才退让将非子封到秦地。

如果周孝王不注重大局呢?那么可能就会跟周幽王落到同样的下场,好一点的话,就是番邦不安,但好歹还活着。这就是历史,他只告诉你一个独立的片段,而我们不光要看这个独立的片段,还要看完整连续的这段故事。

这就是非子的故事,也是秦国的由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