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商周之际的秦祖(下)(2 / 2)

这又是问什么呢?《史记》记载“自蜚廉生季胜已下五世至造父,别居赵。赵衰其后也。恶来革者,蜚廉子也,蚤死。有子曰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几,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以造父之宠,皆蒙赵城,姓赵氏。”从蜚廉生下季胜开始,五代传到造父,就分居在了赵城。赵衰(晋文公五贤之一、赵国始祖)就是他的后代。前面说了蜚廉有一个长子恶来,早早的就死了;但他有个儿子名叫女防。女防生了旁皋,旁皋生了太几,太几生了大骆,大骆生了成与非子。因为造父得宠了,所以他们就沾光住在赵城,跟着姓赵氏。

有些人不理解,正所谓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没人晓。为什么造父发达了愿意“苟富贵,勿相忘”。因此首先我们就要明白家族是什么?是以血统关系为基础而结成的社会单位,包括同一血统的几辈人。而我们中国人在交往时通常以自己为中心,逐渐向外推移,以表明自己和他人关系的远近。在社会关系中,推动“波纹”大小的基石是基于血缘和地缘而形成的人情。换句话说,基于血缘和地缘的人情决定了个体间关系的亲疏远近。

通俗来说就是独木难支,作为一个贵族你(造父)不能事事亲为吧,多跌份啊,你(造父)就需要别人来服务,就像周穆王西巡需要一个很好的司机一样,而自家人虽然隔了好几代那也是知根知底的自己人。并且别看现在的你(造父)虽然是得势,但世事难料。指不定哪一天就会发生“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事情呢?于是双方一拍即合,造父提供靠山,恶来后人提供服务,类似于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这也就为后世的嬴姓赵氏埋下了伏笔。

《史记正义》引西晋时学者谯周《古史考》称:“徐偃王与楚文王同时,去周穆王远矣。且王者行有周卫,岂得救乱而独长驱日行千里乎?”谯周认为《史记》的记载不是事实。唐人张守贞根据年表,考证出穆王元年同楚文王元年之间相差318年。

也确实先不说俩人是否处于同一个时代,单说造父架着马车一日就走了上千里路就很不符合常识。我举一个例子,唐贵妃大家应该都晓得。南宋有一本名叫《舆地纪胜》的书,里面有这样一段话:涪州城西十五里地方,有妃子园,植有荔枝“百余株,颗肥肉肥,唐杨妃所喜。‘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谓此”。

也就是说荔枝的起点大概在重庆的巴中,达州一带。“杨妃嗜生荔枝,诏驿自涪陵,由达州,取西乡,入子午谷,至长安才三日,色香俱未变。所以路径大概是从四川盆地北上长安。那么这条路有多远,地图上面查一了下涪陵至西安大约是860公里。虽然现在的路和古代的不太一样,但因为山脉的阻隔在几千年里没太大变化,所以现代的国道很多也是在古代官道的基础上修筑的。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能明白吧,荔枝需要快马八百里加急的,中间还不断换马还需要三天才能到达长安。而造父呢?“一日千里”不但比运输荔枝的唐人快几天还比他们行驶的路程多。并且在这里我们都要先假设周穆王不是养尊处优的天子,而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可以忍受舟车劳顿,什么都不做就坐在车上。

并且还有一种说法,《都城记》曰:周穆王末,徐君偃好行仁义,东夷归之者四十馀国。穆王西巡,闻徐君威德日远,遣楚袭其不备,大破之,杀偃王。其子遂北徙彭城,百姓从之者数万。徐国,今徐城是也。周穆王巡视各国,听闻徐君威德日远,遣楚国袭其不备,大破之,杀偃王。其子遂北徙彭城,百姓从之者数万。后为楚所败。在战争与和平之间选择了仁义避战。怎么又变成了周穆王去攻打徐国呢?

我们先来讲一下徐偃王的由来,《博物志》谓:“徐君宫人有娠而生卵,以为不祥,弃之水滨。孤独母有犬鹄苍,猎于水滨,得所弃卵,衔以来归。孤独母以为异,覆暖之,遂孵成儿。生时正偃,故以为名。”

第31世徐君的宫人,十月怀胎,分娩时,产下一肉卵。徐君认为是不详之物,命人将其弃之水滨。徐君家有犬名鹄苍,将弃之水滨的肉卵衔回,咬破卵皮,卵内有一男孩,就是后来的徐偃王。

神奇吧?生下来是个肉球,是不是觉得有些熟悉,这不是哪吒吗?先别急,耐心看下去。据我所知,历史上生下是肉球的只有一个,是姜嫄履迹受孕而生的后稷(周始祖)还被尊为稷王(也称作稷神)、农神、耕神、谷神。农耕始祖,五谷之神。而哪吒肉球出生的故事,本来应该是殷郊的,因为殷郊是太岁神而且殷郊的别名有太岁神、殷元帅、殷太岁、太岁殷元帅、都雷太岁等。古代认为太岁跟肉芝有关。所以才有殷郊的肉球降生这种神话。您看看生下来都是个肉球的人似乎都有些神话背景,给人感觉神神鬼鬼的,传说色彩极其浓厚。

徐国在商代就是淮夷大国,周初曾跟随武庚叛乱,周公二次东征后,徐国时叛时服。穆王时期,徐国再次兴盛起来。据《史记·秦本纪》、《史记·赵本纪》记载,徐戎趁着周穆王在外巡游时作乱,周穆王在造父的协助下日驰千里返回救乱,将事态平息下去。《后汉书·东夷列传》、《都城记》的记载又有所不同:徐夷的君长统帅九夷诸部侵扰宗周,穆王见其势大,作出妥协,让徐偃王管理东方诸侯;此后,穆王又让造父驾车赴楚国要求其攻徐,楚文王举兵,徐偃王不忍兴兵抵抗,主动撤走。这里一共两种说法,令人觉得这段历史很迷惑,有点前后理不清的感觉,并且无论是西巡见西王母的穆天子还是生下来是个肉球的徐偃王,两人的传说色彩都很浓厚。

因为《史记》是司马迁根据众多史料编写的纪传体通史,由于史料庞杂,难免相互矛盾。所以我们无法确定这段历史中的两种说法是孰真孰假,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因为养马养得好,还是司机当的好,也可能真如《史记》记载他因为“一日千里以救乱”。他肯定是立下了功劳,因为无论如何他受封赵城是做不了假的。

也正是因为他立下功劳,受封赵城,才可以让恶来的后人跟着姓“赵氏”,才有了后来秦国皇氏的“赢姓赵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