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商周之际的秦祖(下)(1 / 2)

“蜚廉复有子曰季胜。季胜生孟增。孟增幸于周成王,是为宅皋狼。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蜚廉还有一个儿子叫季胜,季胜有一个儿子叫孟增。孟增受到周成王宠信,得到重用并赐之皋狼之地(史书多言在永宁州西)以为邑,所以孟增又号“宅皋狼”。孟增居于皋狼生了衡父,衡父生了造父。

周穆王十三年,造父因为善于驾马被周穆王宠幸,穆王得良骥,遂以造父御马西征,至于青乌之所解(乌居三危山,在甘川交界处)。“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缪王,得骥、温骊、骅骝、騄耳之驷,西巡狩,乐而忘归。”

《史记》上说周缪王得到了得骥、温骊、骅骝、騄耳四匹名马。《列子》卷三说得到了八匹马分别是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拾遗记》卷三说是绝地、翻羽、奔宵、超影、逾辉、超光、腾雾、挟翼八匹能力各异的骏马。史记中的周缪王就是历史上瞎溜达并且见到过西王母的周穆王。

造父为什么会被宠幸?因为他会驾车。为什么造父驾车就会得到周穆王宠幸?因为周穆王急于征伐四夷、巡行天下。那为什么周穆王又急于四处溜达呢?因为他即位迟。

《史记》记载“穆王即位,春秋已五十矣。”你想想如果现在还不去迅游一番,等到七老八十,还走的动道吗?但是他是天子就要讲究一个师出有名,巡行要有目的,征伐须有名堂。殷商以来,有征北狄的,有伐东夷的,有攻南蛮的,但没有远征西方的。远征西方,那么首先就要把西邻犬戎给征服。

还是那句话要师出有名,苦心人天不负,等到了周穆王十二年,犬戎没有及时进贡,周穆王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于是以此为由,亲自领兵对犬戎征伐。虽然大臣祭公谋父曾提出不同意出征的意见,主张实行文王时“耀德不观兵”的政策,即以政治手段求得犬戎的“荒服”(只按时来朝拜周王,无其他义务),但穆王不接受建议,执意西征。

最终周穆王足蹬战车,亲率六师,向西戎杀去。西戎虽然性情彪悍,以力为雄,但武器却并没有周军精良,你想想一个用的石头木棒,另一个用的是青铜戈一类的武器,自然是降维打击。犬戎不敌就带着四头白狼四头白鹿来求和。

要知道周穆王为什么征伐犬戎?目的是解决掉将来西巡的后顾之忧,自然就收下了了象征祥瑞的白狼与白鹿,并且强迫部分犬戎迁至太原,也就是今天的陕、晋北部的高原地带。但是也正是因为穆王对边疆少数民族采取高压的政策,导致的后果对周极为不利。《史记·周本纪》谓:“自始荒服者不至”,从此边远国家不再朝见周穆王,说明周王朝在周边外族中失去了威信。

周穆王征伐完犬戎回来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一个从西国来的奇异之人并邀请穆王到西国玩赏。这是什么?是天意。那么天意自然是不可违的,于是穆王西巡的消息就传遍四方了。

此时我们本章的主人公造父登场了,并带了了四或八匹名马,一切准备就绪,穆王登上骏马龙车,开始西巡。传说一路西巡到了昆仑山并且还见到了传说中的西王母,这是一趟快乐了旅途,身为天子吃穿用度都是最好的,什么都有人准备好,自然就觉得旅程快乐,快乐到忘记了还要回去。

就在这么快乐的时候传来了一个令人不悦的消息,徐国徐偃王(嬴姓,和造父同为伯益之后,是伯益次子若木之后)造反了,周穆王非常着急,在外面快乐着,家要没了,家没了谁来出资让他西游呢?要知道被偷家是有前车之鉴的,夏后启的儿子太康就是爱到郊外去打猎,不理政事,有穷氏首领羿就趁机驱逐了太康。太康死后,羿立太康之弟仲康为夏后,实权操纵于后羿之手。仲康死后,其子相继位,后羿又驱逐了相,自己当了国君,这在史书上称作太康失国、后羿代夏。

而在这个火烧眉毛的时刻,造父站了出来,要不怎么有一句话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造父平日里把驾车技能点满了,才有了《史记》中的一句“造父为缪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一天驾车走了一千里路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镐京,及时发兵打败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乱。由于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赵城(今山西洪洞)赐给他,自此以后,造父家族称为赵氏,为赵国始祖。

造父这一族便从此称自己为赵氏。姓是血缘的观念,而氏是地缘的观念,所以姓不能变,而氏可以变。嬴是一个姓,姓下面可以分很多氏,太史公算过嬴姓下共有十四个氏,造父这一族就是嬴姓下的赵氏。

秦人先祖的“赵氏”之称虽由造父而来,但严格来说,造父只是秦人的同族。因为当年蜚廉除了恶来之外,还有一个儿子叫季胜。季胜的后代造父,后来成为赵国的祖先;而恶来的后代非子,后来成为秦国的直系祖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