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2 / 2)

他问房玄龄何为‘军力布局’?房玄龄似胸有成竹,不假思索便答:“所谓军力布局,一曰建设、二曰训练。建设包括了区划、供给、分派;训练又包括了器械改进、部伍改制、军阵训用等等。最初,大唐实行了均田、租庸调、烽燧和军屯,扩大边防屯田,充足边兵军饷。府兵平时一面参加农业生产,一面进行军事训练。遇有战事时,则分番宿卫京师或番代戍边。贞观后,也就是攻打突厥前,李靖将军奉陛下命进行建设和训练,对军队做了许多的改进,我军的战斗力才大大加强。臣当时在任期间多少审发过此类意见,不过若说了解,那还是李靖将军最了解......”

李承乾看完,搁在一旁,又从一沓记录中抽出与李靖对谈的那份‘部伍改进’。

那日宴会之后,李靖就拜为太子少师。这类问题正是李承乾趁学习兵法的机会问出的,李靖的回答也十分详尽——

“诚所谓‘有制之兵,无能之将,不可败也;无制之兵,有能之将,不可胜也’。臣的部伍改进主要是为了有制。而论制,则要以增强战斗力为先。将帅指挥、士卒作战,要直接深入,灵活机变,不可以冗、乱、慢,所以臣奏请废除什伍制,改为‘三人一组、三组一队’,再往上,是一路军下辖中军、左虞侯军、右虞侯军、左右前后军。步兵、骑兵、弩兵、突击兵等皆在其中。”

兵法韬略之事,李靖答来自信,语速因之而快,侍读们记录得满头大汗。

李承乾想了想,又问:“就是说,各类军混编为部?”

“是。”李靖笑着点点头,“这样做是很有道理的,臣试论古战法之演化。”

“初魏、孙创阵法、设军制;此后吴起以募兵、选拔而完善之,阵法随之而新;秦末,项羽善使重骑兵,刘邦、韩信善于多线制敌、步骑结合;汉时卫、霍善设兵种、纵队突击;汉末之魏武、武侯则为古战法之集大成者,前者以奇胜正,后者以正压奇,作八阵图;北周杨素,极善用步兵......今臣作革新,实为集古来之所长。”

这一番论演,尽是信手拈来的从容,如数家珍的掌握,听得李承乾不禁暗道突厥灭国实不丢人。

三份记录一字排开,李承乾审看着它们沉思,不时提笔圈点,直看到天色渐暗。

长孙冲到底年纪小,不比长孙家庆耐得住,已偷偷用衣袖挥打着柱子,凭此打发无聊。他一面做着这些小动作,一面纳闷,太子殿下与他几乎同龄,怎么就能对着那些枯燥复杂的东西整整半天,寸步不离书案?难道不累么?

昨夜,和阿耶长孙无忌聊着东宫的见闻,他恍然发觉,这从寒到春的数月以来,东宫肉眼可见地壮大而整肃。

首先,自然是因为陛下对东宫的选擢增补。李纲、张玄素、李靖做了太子少师,于志宁任太子詹事,杜正伦任左庶子,李百药、孔颖达任右庶子,虞世南、岑文本等人则做了太子宾客,房玄龄、高士廉、魏徵做了通见辅臣,左右卫率也选派了前东宫左卫率尉迟敬德和常何来担任。

自然,东宫的变化少不了太子殿下的治理。不过几个月光景,太子殿下一面会见宾客、召集辅臣大开议论,一面借学习军阵之机训练卫率。那些朝中重臣见识深彻,加之李靖练兵的手笔实在不凡,东宫很快就变成了多出讽赞之建树、重臣频频出入、卫军严正的所在。单论气象,并不逊色于太极宫。

阿耶最近通过他了解东宫的情况频繁了许多,他便也知无不言。末了,阿耶提醒他要专心侍奉太子。

心念至此,长孙冲又望向了李承乾,发现太子已经思考完毕,撤了那些记录,铺纸提笔,疾书起来。

见长孙家庆手已酸了,他起身过去为太子研墨,顺便侧过眼去看,发觉太子殿下在写的似乎是一道奏疏。

细看之下,他发现这道奏疏大意是说‘守成之道理基于创业之经验’。其中举例说天下虽定,但是朝廷的公正、民心的认同、因地制宜的军力建设犹为重要。随后又论证‘朝廷公正,在于用人’、‘民心认同,在于政清’,而‘因地制宜、军力建设’的关键,在于体察实情、革除旧弊......

李承乾这道奏疏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洋洋洒洒的大片论断直看得两位侍读暗自钦服。

这奏疏写来自当行云流水。因为他研理朝政、揣摩上意已经有四月有余。凭着前世的记忆、数月的谈论请教,以及那些还算得力的那些竹马之交所提供的消息网络,互相印证着,他颇是摸索出了一些清晰的眉目。

现下朝政的走向,纲要有二。第一是三省六部的改革,第二是军队的改革。

那些曾经天策府的功臣们,地域多杂,文武齐备,兼具了夺取天下的功勋和治理天下的才能,自然地在贞观朝初立时成了陛下最为倚重的核心力量。几番残党整肃、政局重洗之下,他们愈发地权倾朝野,撤换掉太上皇旧臣之后,朝廷中的权柄也由他们一派几乎垄断。他们自诩功臣,从来亲密,自成一派,排斥其余臣子,更具有着凌驾于法理之上的特权,而这自然而然会带来腐败和难以约束。上一世陛下先是惩治了身为谋逆从犯的功臣,再是重视朝中对于‘佞臣论’的非议,随后终于策划了克成中和一派的臣子,以魏徵为首,渐入三省,以改革收束功臣职权......

军队改革也是一样。李靖征讨突厥的风波暴露出了将帅掌兵的制度需要革新。天下平定之后,用兵的主要情势也发生了变化,自然,用兵的方式也要发生变化,方式随情势而定,才是稳固长久的。而且,统兵的大将,有许多也就是前秦王府功臣......

他这一封奏疏,兼涉了三省六部与军队的两大改革需要,正该是陛下此时的心事。他只希望凭此一举,取悦圣心,能快些获得议政、监国之权,对朝政和朝臣产生实实在在的影响和吸纳,尽早壮大实力,绝不再入前世那为人摆布的困境中去!

写完了奏疏,李承乾才懒懒地起身,一把揽过身畔满眼崇敬的长孙冲,笑道:“饿了吧?辛苦你们了,随我一道用晚膳吧。”

长孙冲高兴点头,长孙家庆却没有他那般喜怒写在脸上的单纯,只是微笑着谢过太子,望向李承乾背影时,眼底闪烁出几分难言的敬畏之意。

果如李承乾所料,奏疏递上去,半日后他就被陛下传到了立政殿。

李承乾进入殿内行礼问安,而陛下看向他的目光,头一次蕴着这般复杂的打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