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拍摄计划(1 / 2)

“3627号,避难所外面,有什么末日?”

“门外就是失温末日,管理者先生。”

第一次的拍摄,池近决定使用对他来说最方便的伪纪录片形式。当然,对他来说,就是真实纪录片,没有任何虚假,只是需要注意不时地把世界观穿插其中。

使用这种形式,不仅可以增强观众直面末日的感受,也能让池近比较差劲的拍摄技术体现得没有那么淋漓尽致。

咦?

“避难所里拍摄的设备是怎么样的?”

既然技术不行,那就装备来凑啊。

池近果断询问3627号,要知道他可没什么机会接触到这种用途的特种设备,一般民用的都达不到要求。

“管理者先生,为了记录收容小队的收容过程,避难所内有很多跟随式拍摄设备,能在各种环境中稳定工作。即便是避难所外那零下两百度的超低温低压环境也能自如地工作。”

“那就好……”池近点点头,然后才发现,3627号好像刚才说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等等,你说,零下两百度!?”

“是的,管理者先生。这还是因为有我们避难所在附近,虽然很少,也还是漏出去一点能量,让这边升温了。往深处一些,那里温度还要更低一点。”

这叫失温!?

零下两百度,下次干脆叫那些搞测评的人来这里跑分好了,一定能跑出极限,两三百万都不在话下啊。

池近面沉如水,用在3627号指引下拿到的笔划去大片大片的内容。

剧本?还想个屁的剧本!

他甚至都不知道外面会发生什么!

结果只能保留下最开始的基础设定,也就是主角的背景设定。毕竟都是虚构,也没有冲突。

“外面零下两百度……前任管理者出去过吗?”

“出去过的。”

“他穿的什么装备。”

“穿着改良航天服及携带其他设备。”

池近一时无言。

想想也是,外面那可是零下两百度,中心区甚至更冷,在标准大气压下空气中主要的氮气,氧气都已经液化,中心区应该都凝固了。外面的气压应当极小,首先肯定是远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大概估算一下,差不多原来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水平,也就是七八千米高原的气压差不多。

虽然听起来和珠穆朗玛峰的环境差不多,可实际上,造成极低压强理由完全不同。

使用航天服也是可以理解的。极低温,极低压,甚至由于周围存在大量物质不停与主体进行热量交换,相比起太空中基本没有任何物质的情况,其保暖需求更为苛刻,通常着装的舱外服反而需要水冷来散热,还需要特别制冷。

“带我去看看。”

池近命令说。

跟着3627号的指引,池近来到气闸舱外,那里摆放着进出避难所需要的装备。

航天服则搁置在气闸舱内。

这里就是通往外界的通道?

池近盯着气闸舱的外闸门,知道一门之外就是失温末日的降临之处。

“如果我想寻找末日概念核心,有什么办法?”

一个避难所内都能收容几个概念核心,所以池近毫不担心,他们肯定有些寻找核心的特别方法。

3627号走到旁边,拿起一个仪器,现在还没有开启。

“管理者先生,这就是寻找末日概念核心的仪器,末日概念核心波路追踪器。”

随后很快介绍了一段追踪器的具体原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