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不给周王面子的晋之乱(一)30(1 / 1)

周平王东迁之后,如果说秦襄公平定西戒是秦国扇了周王室一巴掌,让周王室在诸侯面前颜面尽失抬不起头来,而自周宣王开始持续数十年的晋国之乱则相当于在周王室的腰部狠狠揣了一脚,使其在各路诸侯面前弯下腰去,降到了和各路诸侯平起平坐的位置,以致后来才有了周王室与郑侯相互交换人质的这样一个尴尬局面。那晋之乱起于何时,又是如何引起的呢,这追根溯源需要从晋穆侯说起。

前面提到周成王开玩笑赠送其弟叔虞一片树叶,说是把唐地分封给他。史官听说后,说作为国君不能食言,让周成王真把唐地封给了叔虞。叔虞在唐地封侯建国即为晋国。因此,叔虞是晋国始祖。

叔虞死后,江山一代一往下传,基本上平稳,没什么大事发生,一直传到周宣王时晋穆侯这一朝,穆侯处理国政不当,由此晋国始乱,而这一乱长达数十年,历经几代,为周朝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信各位看官都知道,人的名字虽然只是一个区别自身与他人的一个标注符号,但它绝不是随意乱起的,尤其是现在孩子缺,大人在给孩子起名时,更是仔细斟酌,生怕给孩子起的名字对未来孩子的发展产生不力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的名字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孩子家长的文化修养和价值取向。就当今来说,任何一个家长在给孩子起名时,估计名字里面都不会出现仇这个字,至于原因不言自明。然而晋穆侯偏偏给太子取的名字就是仇,其原因据说是在生产仇的时候,晋穆侯在外面正好吃了败仗。等到仇的弟弟出生,晋穆侯给自己的少子起名成师,其原因据说和仇的名称来历相同,就是生产成师时,晋穆侯正好在外面打了胜仗。从给孩子起的这两个名称来看,晋穆侯这个人脑子有问题,其治国能力可想而知。晋国朝臣师服向晋穆侯提出这个问题,说太子起仇这样一个名称不吉利,你想人的一生与仇结伴,命运能好吗?再有仇弟弟起成师这个名称也不好,你想作为弟弟一生与成功为伴,一个成功连着一个成功,那做哥哥的太子怎么办?或许晋穆侯这个人不信迷信,也可能是晋穆侯怕再给孩子改名显得自己没文化丢了自己的面子,就没给两个孩子改名,太子仍叫仇,少子仍叫成师。师服所论含有一定的迷信色彩,而孰料师服的话竟一语成谶,其后太子仇和皇子成师的命运果然像师服说的那样,而这显然只是巧合而已,但从一个侧面说明孩子的名是不能乱起的。

晋穆侯一辈子稀里糊涂,连给孩子起个名都起不好,还好在他生前,自身统治还能马马虎虎维护住,可他一死,自己的弟弟殇叔立即造反,自己当了国君。好在太子仇叔叔还算仁慈,只是把君位搞到手,并未加害太子。而太子既已被废,国内自然是无法再待下去了,就逃到了国外。面对晋国乱局,对鲁国内事务横加干涉的周宣王却视而不见,任凭其局势自由发展。选择性地干涉诸侯国内事务自然让周王室又在各路诸侯面前大丢脸面。但此刻,周宣王正沉浸在战败于西戒的阴影辶中,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殇叔自立四年,周宣王驾崩,殇叔前去京都吊唁周王,太子仇纠合部族在半路上袭杀了殇叔,自立为君,是为晋文侯。

晋文侯死后,传位其子昭侯伯。当年袭杀殇叔,仇的弟弟成师出力很大,仇能上台,成师可谓居功至伟。所以仇在时,对弟弟成师很好,临死还嘱咐儿子昭侯在自己去世后要善侍自己的叔叔成师。而晋昭侯这人也比较实在,在父亲死后不久,就把曲沃册封给叔叔成师,以显示自己的忠孝。

晋首都是翼,而典沃当时无论人口还是面积都大于翼。有朝臣向晋侯进谏,说封成师于曲沃,未大于本万万不可,否则必生祸乱。而晋侯非但不听,反说进谏者挑拨他们叔侄关系,把进谏者逮捕下狱。一时朝中明白人纷纷离朝投奔曲沃。等晋侯清醒明白过来,成师在曲沃那边已然成势,他再想处置他叔叔已是有心无力回天乏术了。

成师受封曲沃时,已五十有余。到了这个岁数,朝堂斗争经验以及对人情事故的了解自然都比较成熟了。因此,到曲沃没几年,成师便把曲沃治理得井然有序,欣欣向荣,从而在民众中获得了极高的威望,世人都称之桓叔。与此同时,成师表面上仍对晋侯毕恭毕敬,暗里却联络晋朝堂对晋侯有异心的人,伺机对晋侯下手。

看到成师在曲沃那边治理有方,而这边国君晋侯进退无据朝令夕改,上下一片混乱,自然而然有朝臣产生异心,想把晋侯赶下台,由桓叔取而代辶。而在这些有异心的朝臣上,表现最积极最活跃的是晋司马潘父。

晋司马潘父上窜下挑了一段日子,秘密串联了部分朝臣和宫厅待卫,这天上朝在朝堂突然发难刺杀了晋侯,尔后向惊慌失措的朝臣发表了一篇义正辞严的演讲,对桓叔大唱赞歌,同吋把晋侯说得一无是处,要大家接受桓叔为君。列位朝臣虽然有不情愿的,但面对手持兵器虎视眈眈已经反叛的宫廷侍卫,也只好接受了既定事实。

那边曲沃桓叔听到这边事变,自然非常高兴,拾掇了拾掇,准备了准备,马不停蹄到晋首都翼预备接受大统。可等到达晋首都冀郊外,只见前面一队人马杀气腾腾拦住去路,原来是忠于晋侯的军队镇压了潘父,前来迎击自己。桓叔兴冲冲而来,原以为自己就任晋国国君是十拿九稳的事,没想到竟还有人反对自己,一时恼羞成怒,催军迎战。但因为准备不足,来时没带多少军队,桓叔吃了败仗。桓叔兵败退回曲沃,这边在局势稳定后,立昭侯子平为君,是为晋孝侯。晋侯与曲沃的第一次较量就此告一段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