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出尔反尔自掘坟墓的秦三公29(1 / 1)

周平王东迁,秦襄公自告奋勇带兵护送,等平王在东都洛邑安定下来,秦襄王西归,平王私下对他说道:西戒无道,侵占我歧、丰之地,爱卿此去,可加强武备,如能把这些失去的领土夺回来,那这些领土就成你们秦国的了。言者虽意在借刀杀人,但听者正发愁自己国土有限,面对递来的尚方宝剑自然欣然接纳。于是,秦襄公回到国内秣兵厉马,向西戎发动了一系列的进攻,而西戎一败再败,把以前蚕食的周领土悉数吐了出来,而这些领土都并入到了秦国的版图之中。由此,秦国成为大国,为日后称霸并吞天下打下了基础。不知周平王得知秦襄公取得的成就是否后悔过东迁,也不知他是否后悔自己当初为秦襄公许下了承诺。

作为一国之王,作为全国统帅,奈何不了西戎,甚至被西戎逼得东迁。然而朝中一个诸侯国却打得西戎满地找牙,退地千里。此情此景,如何让各路诸侯看得起。平王东迁,周王室势衰已经成为必然。

秦襄公死后传位给秦文公,秦文公继续用兵西戒,把西戒又往西赶去了一大截。自此,西戒彻底退出了中国历史舞台,以后华夏受到的威胁转而换为北方的游牧民族,而这一威胁时间之长,争斗之残酷是西戒远远不及的,这一点估计稍微有点历史知识的都清楚。

秦文公死后,由于立的太子死在文公前面,君位就传给了文公的孙子,即太子的长子,是为宁公。这种君位的传递和后世明朝明太祖死后帝位传给孙子建文帝类似。因为隔着一辈,宁公继位时岁数很小,仅十岁。朱元章孙子建文帝是短命之人,宁公也是短命之人,不过建文帝死于和他叔叔明成祖的战火辶中,宁公则是自然死亡,死吋仅二十二岁。可见不管怎样帝传孙都有一定的危险性,秦国继往后发展更验证了这一点。

宁公死时有三个儿子,长男武公为太子,次男德公和武公同母,三儿子出子为鲁姬所生。宁公因为死得早,死时三个儿子中最大的太子武公也就七八岁。看太子年少,不能自立,宁公在闭眼之前,托孤给三个顾命太臣大庶长弗忌、威垒、三父,让他们在自己百年辶后,协助太子理政。可宁公所托非人,这三个顾命大臣表面上对宁公毕恭毕敬忠于国事,可均为奸滑贪婪之徒。宁公还在世时,鲁姬就暗地里和三顾命大臣勾勾搭搭,给了这三人不少好处。等宁公一死,三顾命大臣立即废除太子,拥立出子为君,同时加封自己为三公,位压群臣,权倾朝野。太子此时也就是个七八岁的孩子,自然对三公所为徒呼奈何,只能任由三公摆布。

儿子上位,鲁姬开始很开心,但等她想象后世的清慈禧太后进行垂帘听政时,三公说由我们三个顾命大臣帮着君主料理国事,你就不用操心了。鲁姬不满,奈自己女流之辈,无兵无权,内外无援,也只得作罢。

三公把持朝政,政由己出,上殿不行礼,去殿不避席,出子年幼无知,对三公尚可忍受,但随着年龄增大,出子对三公越来越不满,再加上母亲在一旁的撺掇,出子与三公的矛盾的矛盾终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这日出子向朝中貌似忠义的司马陈林秘密发去衣带诏,要他暗中想法除掉三公。可朝中上下均是三公安插的眼线,衣带诏没等送到陈林手里,便被三公查获。

得知出子要加害自己,三公立时勃然大怒,当即把出子和鲁姬斩杀在后宫。杀掉出子,三公把秦王室成员巡视一遍,觉得这些年武公表现还算听话老实,于是重新把武公立为国君。岂不知武公这些年表面老实,实则在韬光养晦,暗中积蓄力量。等武公上位,武公知道同时斩杀三公不可能,于是采取了对三公各个击破的方法,先在三公之间挑起事端,让他们彼此失去信任,然后先灭大庶长弗祭一族,后尽除威垒、三父二族。

在网络上现在流传这样一句谚语,凡是伤害过你的人,就永远不再值得信任。实际上,这个谚语反过来说更恰当,那就是凡是你伤害过的人就不值得再信任。你伤害过人家,人家怀恨在心,时刻等着报复你,你再信任人家,托人家办事,那不是自讨苦吃吗?可叹秦三公狼狈为奸结党营私,聪明反被聪明误,先废太子,后又扶起太子,结果被矣灭三族,徒增人间笑料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