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弑君无罪反而受封的卫武公(1 / 1)

鲁国伯御弑杀了鲁懿公,周宣王大怒,带兵讨伐,最终杀死了伯御。而还有一位同样是臣弑君,结果非但无罪,并且还做了周的正卿,这位就是卫国的卫武公。

说起卫国,自然有必要说一下卫国的缘起。卫国始祖是周武王的同母少弟康叔。武王灭纣大封诸侯时,康叔尚小,故没在受封之列。等后来武庾、管叔、蔡叔作乱,康叔已经长大。于是,周公旦在镇压了武庾,管叔,蔡叔叛乱之后,就把殷故地一部分分封给了康叔。但因为康叔年幼资历浅,所封卫国没有列侯,地位比较低下。康叔死后,君位传了几代,传到卫顷侯手里。卫顷侯这人虚荣心比较强,想把国家地位往上提一提,就贿赂当时的周矣王,周矣王就赐封卫顷侯为侯爵。从此,卫国开始成侯国。

卫顷侯死后,君位传给儿子卫迷侯。卫迷侯这人估计是爱好体育锻炼或者是比较注意养生,活的岁数特别大,历经周历王、周召共和、周宣王、周幽王四个时期,才最终死去。死时的年龄估计得八十以上。

卫迷侯死后,君位传给太子伯余。按正常来说,伯余贵为太子,做父亲的应当十分亲近伯余才是。可伯余的父亲卫迷侯对伯余始终不冷不热,反而特别喜欢伯余的弟弟伯和,经常赏赐给伯和财物,而伯和则利用父亲赏赐的财物私养了一大批武士。一次,伯余委婉向父亲表达了不满,迷侯说你为太子,将来整个国家都是你的,你就不要和你弟弟计较这些了。听父亲如此一说,伯御也就从此不再说什么,任由父亲去了。

有这样一个糊涂老爹,有这样怯懦粗心儿子,有这样一个富有心机阴险狡诈的弟弟,其后祸事的发生自然也就不可避免了。

就在迷侯去世的吊唁会上,伯余沉浸在父亲去世的悲痛之中,伤心欲绝,伯和则以摔杯为号,率领私养的武士突然发难。事发突然,伯余慌不择路逃入了安葬父亲的墓道中,在里面待了两天两夜无食无水,绝望自杀。伯和就此自立为卫国国君,是为卫武公。

弑君自立那在周属于大逆不道,是要受到上面惩罚的.自立之后,卫武公一方面修德政,争取民心,另一方面加强战备,时刻防备上面或邻国讨伐自己。好在这时周幽王为了褒姒立后之事,正忙得不可开交,没有工夫理睬他。其他诸侯看天子都不处置卫武公,也都不愿多管闲事。就这样,卫武公安然太平了几个月。

虽然没有他人来犯,但毕竟做了亏心事,故卫武公每日仍处于提心吊胆之中。这日,卫武公半夜被噩梦惊醒,正要下床小便,安插在京都的密探匆忙来报,报告京都出事了。得知戎兵进犯京都,卫武公长出了一口气,知道自己的危机暂时告一段落。

可令卫武公更加惊喜的还在后面。卫武公心情放松没几天,便得到申侯发来的密信,要他率兵前去京都护驾。这卫武公乃聪敏之人,自然不肯放过这一大好机会,立即举全国之兵连夜向京都进发。到了京都,卫武公也自然是冲锋在前,在申侯、平王等面前好好表现了一把。等赶走戎兵稳定了局势,周平王论功行赏,加封卫国为公爵级别,并特封卫武公为正卿,与郑侯并列统领国政。一时,卫武公风光无限,人人羡慕,自也没人再计较人家前些日子弑君之事了。

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弑杀兄长逼父退位,后人不以为不肖,因为其后治国有方;杨坚以外戚身份篡国,后人也不以为非;王莽为维护法纪杀掉了自己三个儿子,以禅让名义篡取西汉江山,却给后人留下了虚伪伪君子的千古骂名;卫伯和弑兄自立,后世不以为不肖,称其为武公。不计程序是否合法,完全以结果论是非,这或许我华夏数千年来纷争不断兵连祸结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