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逞一时之快殃及齐国数年的周夷王(1 / 1)

当年周夷王逞一时之快,与纪侯合谋杀烹杀了齐哀公,立哀公的异母弟静为君,由此揭开了齐国的多年乱世。这也是后来各路诸侯越来越不听从周王室的原因。

你想本来人家的日子过得好好的,你一插手,便祸起萧墙。更何况有时候该你插手的时候,你反而当起甩手掌柜,像前面提到的周昭王,鲁国鲁幽公的弟弟弑君自立,周昭公就听之任之,没加干涉。还有到了后来周历王,宋国宋湣公死后传位给弟弟宋炀公,宋湣公儿子宋历公以我当立为借口袭杀了宋炀公,自立为君,周历王忙于防民之口,同样对宋历公不管不问。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乱管,其不败如何。

周夷王立齐哀公异母弟静为君,自然而然招致了齐哀公同母少弟山的不满。要说哀公这三兄弟之间,自然是人家哀公与同母弟之间的关系更近一些。基于这种关系,胡公理应对自己的这个弟弟有所防范釆取些手段,例如加官尽爵封赏许愿啦,或者加强战备防务啦等等,才是。可胡公自以为君位在手,根本没把这个弟弟放在眼里。结果惹恼了山,山率领自己封地营丘将士袭杀了胡公,自立为君。按说这时候周王该出头露面主持正义讨伐山弑君立之罪,周王却当起了缩头乌龟,正如上面说的该管的他不管。

山自立为君,是为献公。献公为君却不糊涂,上台当天,即把胡公子即胡公的儿子全部驱逐出境,以免他们在国内惹起事端。但毕竞献公还是心软仁慈了些,放在后人,那一定会把胡公的几个儿子统统斩杀,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斩草除根,以免后患。就这一点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时间的推移,人的心腸是变得越来越恨毒,这又怎能说社会一直在进步。

献公死后,君位传给儿子,儿子死后,君位再传给儿子。期间周国内大事频发,历经周厉王国民暴动,周、召共和等等,但总体来说,齐国内局势相对还比较平稳。不过等献公的孙子厉公无忌上位,齐国内局势马上变得紧张起来。

周厉王、齐厉公两者都有一个历字。周厉王以厉害著称,不是个好东西,齐厉公自然也非善类。齐厉公暴虐无常,上位没多长时间就弄得民众怨声载道。而远在国外的胡公子经过这么多年,并未忘记父辈仇恨,时刻准备着回到国内复仇。现在看到齐历公在国内失去民心有机可乘,于是潜回国内打着惩暴安良为民请命的旗号造起反来,一时响应者甚多。

听到胡公子回到国内造反,齐历公自然要带兵镇压。不时,两队人马在京郊西三十里相遇。齐历公虽然失道,兵马人数不多,但毕竟是正规军。而胡公子回到国内裹挟的都是乌合之众,人数虽然众多,黑压压一大片,可战斗力并不强。

俗话说,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两军对垒,胡公子想到这些年自己在国外所过的狼狈不堪的生活恨不能马上生吞活剥了齐厉公,而齐厉公想胡公子无事生非无故打扰了自己的快乐生活,恨不能立斩胡公子于马下。这边骂昏君无道,快快下马受死。那边骂无耻鼠辈,水沟里的蛤蟆不自量力。双方斗够了嘴瘾,齐厉公令旗一挥,双方军马搅斗在一块。这一边人多势众,但队不成列,兵不成形,相斗凭的全是一股激愤辶气。那一边人数虽少,但队成列,兵成形,进退有序。各有所长,此消彼长,双方倒也势均力敌。这一战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齐厉公及胡公子均战死在沙场,最后以齐厉公一方获胜而告终。

齐历公战死后,历公遗臣立厉公的儿子赤为君,是为文公。文公上位,即追杀跟随胡公后人造反的七十多人。胡公子折腾一场,君位没有夺回,反而丢了性命。所以说仇恨是毒药,毒药吃下去能毒死人,仇恨久结于心,得不到化解排泄,也会生出祸端来,社会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这里就不再例举。

人生在世,不可能人人都令自己满意,学会放下,方能人生立于不败之地。人生要善侍自己,也要善侍别人,其中包括那些和自己不睦的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