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望月国(1 / 2)

望月大陆上有一个望月国,幅员辽阔、沃野千里。皇帝赵构已经有120岁了,整天昏昏沉沉根本无法处理朝政。一年前太子赵琪外出狩猎不幸坠崖而死,姜皇后伤心不已。身边太监张胜告诉姜皇后,太子之死未必就是个意外,也许是有人暗中谋杀。姜皇后深以为是,遂让张胜暗中调查。

皇帝无法上朝,朝中政事渐渐的都把持在了皇后手里。众大臣想让皇后尽快选出一位太子,推荐临江王赵毅为太子。姜皇后很是恼怒,临江王便成了她的眼中钉。

槐城水灾,姜皇后派临江王前去救灾,以救灾不力为由把临江王杀了,朝中大臣敢怒不敢言。自此,姜皇后便开始不断杀害皇家子嗣。太监张胜的权力在朝中也越来越大。

许凯是望月国的上卿,每日兢兢业业忙于国事。府里晚上有时是丫鬟侍寝,屋里有个丫鬟叫云裳,为许凯生了个儿子,现已被许凯扶为侧室。

许凯给儿子起名许英杰,现在已经1岁了。

一天夜里,许府家丁听见有人敲大门,敲的很急,怕有重要事情,不敢耽搁,赶忙去开门。只见一个妇人,抱着一个小孩,衣衫破碎。家丁以为是乞丐,准备将妇人赶走。

“我是皇妃李氏,要见许凯大人。”女人急忙说道。

一听是皇妃,家丁不敢耽搁,赶忙去报告许凯。

许凯出来一看,果然是皇妃。皇妃来不及多说,把怀里孩子交给许凯就跑了出去。刚过了一会儿,许凯听见外面有大队侍卫跑过,似乎在抓逃犯。

第二天许凯打听得知,李皇妃私通侍卫,被姜皇后降了罪,现已抓获,但私生子赵印不知所踪。

许凯知道,赵印是皇帝的亲生儿子,根本不是和侍卫所生,这都是姜皇后除掉皇家子嗣的手段而已。现在赵印就在自己家里,得赶快送出天都城才行。

许凯让云裳扮作农妇,抱着赵印来到了城门前。城门口增加了很多士兵,盘查很严,一时半会根本出不去。

正当许凯着急的时候,那些士兵竟然撤走了。许凯一看门口不再盘查,赶忙让云裳出了城。

在许凯返回家中的路上,管家气喘吁吁的来报,说张胜带着士兵把小少爷认成赵印给带走了。

许凯听到这话,头中嗡的一下,要是儿子被张胜那个恶吏带走,可就凶多吉少了。

张胜查看李皇妃的逃跑路线后,认为皇妃很可能把赵印交给了许凯。于是带着皇家卫队来到许府,果然找到了赵印。

张胜抱着许凯的儿子,高兴地到姜皇后面前邀功时,姜皇后一眼认出那不是赵印,数落了张胜一顿。张胜心里不高兴,一刀杀死了许凯的儿子,他根本不把朝廷的那些官员放在眼里。

许凯得知儿子被杀,多次到姜皇后那里要讨回公道。怎奈姜皇后包庇张胜,每次都不了了之,张胜虽然没受什么影响,但每次被许凯状告,他也烦,准备找个机会除掉许凯。

许凯之前主张过早立太子,被张胜认为是保皇派,但许凯行事向来小心,张胜一直没找出他的把柄。

这天许凯回到府中已经是半夜子时了,他疲惫的回到房间,丫鬟端来漱口水、洗脸水、洗脚水,夫人今晚在佛堂休息,晚上就由大丫鬟侍寝。

家里的各房门都已经关了,下人们在许凯回来后终于可以安心的睡下了。各屋的灯都熄灭了,只有佛堂的一盏孤灯还亮着。许夫人还没睡着,看着外面漆黑的夜,不知在想着什么。她并不知许凯回来了,这两年来许凯晚上因公未能回家也是常有的事。突然她在微弱的灯光中看见了一把剑,一声大叫,声音刚发出去一半整个身体就失去了知觉。

正是这一半的叫声惊醒了丫鬟,惊醒了门房里的守卫。那刺客操控飞剑开始肆无忌惮的杀人,他速度极快,竟是个仙师。许府的守卫虽不是等闲之辈,但遇见仙师就像是待宰的羔羊,无任何反抗之力。现在许府到处都是叫喊声,大家拼命的往外逃。虽然刺客只有一人,但没有一人能够逃出去。哪怕睡的再沉的人都已经被惊醒了,很多人跑到院子里,看到满院的尸体吓的又都跑回了屋里。

许凯跑到院子里,他知道刺客是冲他来的,喝令刺客不要滥杀无辜,杀了他便是。刺客冷笑一声一剑杀了许凯。

第二天有人看见许府门前有人死了,便报了官。官员来后,看见前院后院到处都是横躺的尸体,惨不忍睹。

到下午许家满府被杀的消息才传到皇宫里。姜皇后表现的很愤怒,派官员认真调查此事。

云裳离开天都城后来到了洛云城,这里是她的家乡,他带赵印在洛云城的乡村住了下来。

许府一家被杀的惨案渐渐的传到了洛云城,云裳得知消息后悲痛欲绝,得知自己的儿子被张胜杀死,她伤心的想以自杀了断,但想起丈夫许凯的嘱咐,看着赵印可爱的样子,她决心把赵印养大,看着赵印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儿子,也为了掩盖赵印皇子的身份,便给赵印起名为许英杰。

云裳谋了个给富商袁家送菜的话儿。一天她担菜到后院,听杂役们说袁家小少爷要找一个伴学书童,看看各下人里有没有合适的孩子。云裳给管家一两碎银,让帮忙推荐一下自己家孩子许英杰。许英杰今年7岁,做了书童也可以赚点银子补贴些家用。初六这天,袁富人让所有下人有年龄相仿的孩童都带过来相看相看。云裳把许英杰带到府里,一共有五个小孩子,有的脸黑,有的瘦小,有的两手都是土,只有许英杰眉目清秀看着机灵。袁富人一眼就相中了许英杰,把许英杰叫到身边说:“想做书童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