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岂不是难上加难25(2 / 2)

李子觅唱票的结果是,吴景阳一百二十七票,李富七十六票,王昶十五票,苏敬十三票。

“还有哪位尊客要投票的吗?”李子觅问。

无人应答,他看向台下的张县主和董云德,董云德也看向张县主,张县主对李子觅点了点头。

李子觅拿起鼓槌,轻敲了一下旁边挂着的铜鼓说:“好,那我宣布,此次芜县商会会长选举大会,新任会长为百花银楼——吴景阳。”

刘培知带头鼓掌,高声叫“好”。

李子觅又说:“请前任会长刘氏布庄刘浩,和新任会长百花银楼吴景阳登台,交接商会会长掌印。”

刘培知欢笑跑上台,看着吴景阳款款而来。

他说:“父亲今日抽不开身,嘱我前来参会。”

李子觅高声说:“刘氏布庄刘培知,代刘浩,移交会长掌印。”

一小厮捧着茶托上台,茶托上盖着一块红布,红布上是一个锦盒。

刘培知打开锦盒,露出金灿灿的商会会长掌印,他连盒托起,交至吴锦阳手中,通身纯金的掌印沉甸甸的,吴景阳险些接不住。

不等李子觅问,刘培知开口说道:“五小姐聪慧伶俐,想到如此利国利民的好方法,大家伙儿自然要全力支持她,是不是?”

台下不少人应和“是”。

李子觅有一瞬间的尴尬,很快,他又转到吴景阳身边,问:“百花银楼吴景阳,今日当选商会会长有何感言?”

“我......我......”,吴景阳有些局促不安,这是她第一次站在这么多人面前说话,脑子里乱乱的,难以组成一句话。

刘培知在一旁为她加油打气:“五小姐,你可以的,我相信你。”

听到身边的鼓励声,吴景阳好像添了些底气,她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气,想了想说:“适才我有些鲁莽,只是不愿民众多添赋税,便引用了前朝战时免征赋税的法子,考虑多有不周之处,感谢诸位的信任。我一定将此法思虑详尽,再报官府。”

“好,甚好。”张县主也不等李子觅请他,起身上台说:“我芜县年轻一辈才思敏捷,是芜县之福。吴会长虽为女流之辈,却深谙战事,涉略兵家故事,值得肯定,日后大家与吴会长齐心协力,共同经营好我芜县的商事。只是此事事关赋税,还需待我上报风都,再行定夺。”

吴景阳心里暗暗想着,这都是什么高帽子啊,这些故事她不过是在二哥的茶楼多听了些评书罢了。

当天午后,吴景阳就被传到官府,开始她的会长任职生涯。

她从来没有想到,作为商会这种民间组织的会长,还要时常到官府办差,还给配了文书账房等一应六人,每月还有例银可以拿。当然,这例银是从大家的会费中来的。

自此,吴景阳带着兰儿开启了她忙碌的日子。

除了完善免征赋税、筹集军资的法子,她还要主持修缮商会制度,还要组织每半月一次的商会例会,还要协助官府确定市场定价标准、进行市场检查,还要参加各个商事评选活动,还要协调各个商户之间的矛盾,商与民之间的一应纠纷,张县主也都丢给了她。

当然,她也还需要照顾到百花银楼,筛选画稿,监督制作,查阅账目等等。

好消息是,历经半月的等待,官府传话来说,她的法子通过了,让她们抓紧筹备粮二十万石,肉十万石,刀枪剑戟一应各五万只,铠甲盾牌一应各五万只,箭弩五万,弓箭二十万,又要布匹棉衣五万套。

限时:三个月。

坏消息是,张县主将一切都丢给了商会,包括兵器制作这些应由官府监制的事情,他都一概不管,只问吴景阳。

张县主想的很清楚,吴景阳毕竟只是一个黄毛丫头,这事情能做成什么样子,还未可知。若是成了,是他识人辨才之功,定能加官晋级,若是未成,把这一切推给这黄毛丫头就好了。

吴景阳干脆将一应例行事务都交给了商会其他六人,她带着兰儿一心扑到了物资筹备上。

每一次例会她都紧扣物资筹备,其他一概不提。她常常只表达三个意思:

第一,我们的叔伯父亲、儿子兄弟,都在战场上厮杀拼命,所以我们准备的所有东西,都要是最好的;

第二,官府准许免征赋税,是万民福祉,我们要心怀感激,为官府分忧;

第三,冰雪城严寒,战事又有诸多突发事宜,我们准备的速度一定要快。

要准备的物资很多,吴景阳分身乏术,还好有家人的支持。

吴元棠主动分担了粮草筹备一事,吴景之主动分担了布匹棉衣一事,孙妙儿则主动协调各茶楼酒肆,为大家提供饭食水饮,就连张栖梧都将百花银楼画稿筛选,监督制作的活儿分担了。

这样,吴景阳总算得空,她一门心思研究兵器制作,带着兰儿频频往来于兵器坊和原料商,严格按照官府条例要求把关质量,又请守城士兵试用兵器,甚至和兰儿亲自拿着兵器感受。她们从一开始的提不起刀剑,到后来能轻轻松松拎起盾牌。

兵器铠甲就这样在主仆两人不分昼夜的奔波下一箱一箱封箱装好。

田庄仓库的米粮肉菜也已一袋一袋封装好了,还取了不少冰放在肉菜周围。

布庄备的衣裳从里到外、从上到下,按高矮胖瘦制成了成衣,做好标记,才放入箱中。

万灵寺的枫叶落满山坡的时候,三月之期也结束了,张县主着人快马加鞭,将消息上报风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