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也是一段佳话吧24(2 / 2)

虽然讨论的热烈,却无一人站起来说话。

台上的李子觅只好催促道:“可有何人愿献出妙计啊?”

吴景之不慌不忙,给孙妙儿添了一杯茶,几人都不言语。

吴景阳的脑子里,正细细思索这个问题。

吴元棠交代过,在商会不要太冒头,只是他疏忽了,没想到百花银楼也能收到请帖。他见女儿坐在老四身边,想着应该也能放心了。

这时一个年轻人站起来说:“再好的妙计都不如实在一些,我建议现在直接筹钱,看看大家能拿出来多少,拿的最多的,就做会长。”

“这位是?”李子觅对这个人一点印象也没有,问道。

那人爽快的答:“福记酒楼,苏敬。”

这时一位年长者站了起来,说:“原来是苏家公子,苏公子可知这仗要打多久啊?一时的筹款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

众人应和“对对对”,那苏敬只好坐下。

年长者继续说:“要我说,不如直接定清楚,在座各家,每年拿多少钱出来,一直到战争结束为止。”

这时几个世家大族纷纷拒绝,“这做生意谁能保证一直赚钱,往后若是拿不出来又该如何。”

那年长者只好尴尬坐下。

“这最稳固的法子啊,还是增加赋税,这样大家都公平。”和张县主坐在同一桌的李富站起来说。

众人都说:“嗯,这个法子好,还是得这个法子。”

孙妙儿听了小声说:“真是不知百姓疾苦,这种法子还需要想吗?”

吴景之轻拍她的手,安抚道:“妙儿姐别生气,这不是还没有定嘛,再等等看。”

孙妙儿急忙抽回手,心跳有一些些加速。吴景之也不生气,给孙妙儿添了一杯茶。

台上的李子觅显然有些意外,“喔?父亲今日也要参选这商会会长吗?”

李富笑了,“哎,我只是说说,说说,一定有人法子比我更好的。”

董云德摸了摸胡须,“大家讨论了这么久,恐怕最稳妥的方法还是李老板说的,不如,开始投票吧。”

“等等”,吴景阳腾地一下站起来,吴元棠、吴景之、孙妙儿、孙平、雪儿等人都替她捏了一把汗,那刘培知却转过头饶有兴致看着她。

“众位老板、掌柜们难道不知,如今各家都是老弱妇孺,维持生计尚且不易,还要增添赋税,岂不是难上加难?在座各位,也都是四十以上、二十以下的男子,或是女娘吧,怎会不知其中艰辛。”

“说的倒是。”众人点头赞同。

那年长者大声说:“你们看,还得是我那个法子管用,实在不行,咱就以在座各家的营收来定。”

吴景义拉着吴景阳的手,小声说:“好了五妹,快坐下吧。”

吴景阳甩掉吴景义的手,看着那中年男子说:“却也不是。”

众人纷纷问道:“那姑娘有何妙计?”

吴景阳拿起桌山的茶杯一饮而尽,清了清嗓子说:“这要我说,两军交战,要钱有何用,还不是需要物资。”

“这不是废话嘛,要钱就是用来筹集物资的啊。”有人说。

“为何不能直接筹集物资呢?众人有粮出粮,有肉出肉,有布出布,能制兵器铠甲的,为官府出人出力。我建议大家各出一份力,战争期间免征赋税,减轻民众负担。”

吴景阳句句铿锵有力,反驳得那人无言以对。

刘培知第一个鼓掌:“说的好!”

其他众人也跟着鼓掌。

张县主瞪着董云德,满脸愁容,吓的董云德擦着额头直往外冒的汗珠。

这次的会长选拔,他特意交给董云德来做,就是看在此人对他忠诚。这新会长能否为他们带来一些利益,才是他们最关注的,现在不仅不筹钱,还要免征赋税?这都是办的什么事儿。

张县主心里气的要命,却又不好发作。

这时,李富问道:“小姑娘说的确实很好,只是如我这一般开酒楼的,又能做什么呢?难不成上前线去做饭吗?”

吴景阳和孙妙儿同步翻了个白眼,“如今战争的关键时期,李老板竟找不到自己的用处?我若是你,便可想办法为那些出物又出力的人提供餐食。只要大家多想想,总是都能帮上忙的。”

“嗯,这个法子好,若是免征赋税,我那养猪场的猪,都能送到前线去。”

“对对对,我那铺子给大家备餐食。”

“我儿子也在战场上,我们那药铺的药,我可以给前线的将士们多备些。”

“可惜了我那玉石铺子,实在没啥用处,倒是愿意帮大家去送餐。”

大家讨论的越来越热烈,都想着若是这样自己能做些什么。

张县主看这场景已是无力回天,转念一想,这个法子若是上报朝廷,必然能得城主青睐。

他瞧着台上,示意李子觅开始投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