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陈盛鸿往事(2 / 2)

“妈,是我。”

陈光年赶紧回答母亲。

他看着母亲那明显比父亲更显老态的面容,又看着她那双略显浑浊的眼睛,突然间,鼻头有些酸酸的。

-----------------

陵门陈家,是富裕之家,但从来都不是幸福之家,十几年来一直都是如此。

父亲陈盛鸿,母亲马兰英,明明是结发夫妻,却好似时光里永不相交的两条平行线。

陈盛鸿生于1955年,今年46岁,而马兰英则是生于1950年,两人有整整五岁的年龄差。

这个年龄差在那个时代其实是有些夸张的,特别还是女比男大5岁,就更为惊骇世俗了。

但年轻时的陈盛鸿没有办法,因为他家太穷,穷得快要揭不开锅,只能入赘当时的大族马家,给马家大闺女马兰英当上门女婿,值得一提的是,他是在十五六岁的年纪预定下的这门亲事,也就是所谓的童养夫。

陈盛鸿从小就十分聪明好学,喜欢读书,学习成绩在乡里一骑绝尘,青年时他的理想是上大学,当教授当官员,摆脱贫困出人头地,可是命运让他不得不做出了选择,想要继续读书,就得入赘马家。

他最后选择了入赘,成为一个比自己大五岁,只有小学文化女人的未婚夫。

那个时代的大学是没有那么好上的,即便是马家鼎力支持,他也没有机会,于是只能投身于生产和工作。

索性,他的工作能力也十分突出,连连被提拔,23岁时就已经走在了所有同龄人的前头,但也恰好是那一年,高考恢复了。

他本人是愿意放下一切去冲击那座独木桥的,可这时的他已经有了家庭,大儿子陈定忠刚刚3岁,二儿子陈定军刚刚1岁,无论是陈家还是马家,都坚决不支持他去参加高考。

多轮交锋下来,陈盛鸿终于是放弃了。

这个时期的他有太多太多的遗憾,但没有办法,他只能选择面对生活。

但还好工作上他依旧是顺风顺水,甚至对高考彻底死心后,他的工作能力又有了质的飞跃,上面的领导十分重视他。

两年后,三儿子出生,这一次他没有选择用家族排辈式的取名法,把“定”字作为第二个字,而是擅作主张,用了物理学里的长度单位“光年”作为老幺的名字,以纪念他那已经死去的知识生涯。

陈盛鸿是一个高傲的人,他始终以知识分子的身份自居,因此他看不起只有小学学历的马兰英,和她几乎也没有任何共同语言。

加上马兰英有家族遗传性的弱视眼,从小视力就很差,看任何东西都要贴得很近才行,因此她做家务的效率不高,家里的地板总是打扫不干净,做饭也不是特别擅长。

在陈盛鸿眼里,妻子马兰英在家里本就是一个保姆身份,以上两条缺陷更是直接给她判了“死刑”。

而马兰英只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农村妇女,她没有眼界没有知识,更是没有太多自己的思想。

陈盛鸿对她颐指气使呼来喝去,她也只是默默承受,很少反驳,直至麻木。

陈盛鸿自己的读书生涯屡次受挫,因此他把厚望寄托在了自己的儿子们身上。

但命运似乎给他开了个玩笑,老大老二竟都不是读书的料,一个不肯读高中,每天只知道玩些小聪明;另一个甚至差点连初中都不想读,每天逃学打架,见书就困。

一想到自己是因为这两个“东西”放弃了梦想中的大学,陈盛鸿就气血攻心。

另一方面,他又觉得是马兰英拉低了后代的智商水平。

因此那段时间,陈盛鸿连家都很少回。

但老天爷没有让他太过于绝望,等到小儿子陈光年到了读书识字的年龄,陈盛鸿意外地发现他好像很聪明,一教就懂,一学就会。

终于,他的重心又回到了家里,更准确一点说,是回到了小儿子身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