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朝堂之上(1 / 2)

转眼到了第二年。

这天夜里,周幽王睡得正香,寝宫突然一阵剧烈的晃动。周幽王一跃而起,大喊“来人!”

守夜的寺人匆忙进来奏报:“启禀大王,是地动。”

地动就是地震。从去年春季开始,大周朝遭遇百年不遇的旱灾,很多河流都断流了。到了冬季,岐山一带出现雷暴天气,电闪雷鸣,就是不下雨。冬季出现雷暴,很不寻常。有人说,这是妖物要渡劫成仙。妖物成仙渡劫,要吸取人间的灵气,给人间带来灾难。还有人说,看见天上有彤红的云彩,一长条又一长条,排列得整整齐齐,这是天神在察看人间。总之,众说纷纭,结果,就发生了地震。

周幽王问:“何处发生了地动?是京师吗?”

寺人答道:“京师有房屋倒塌,但不严重,应该不是,已经派人出去打探了。”

一天后,终于有人来报,说岐山发生地动,山体崩塌,阻塞了渭河。所幸天气大旱,渭河几乎断流,没有造成洪水泛滥。

岐山是大周朝发迹的地方,祖地地震,山崩地裂,坏了龙脉,是一件大事。周幽王赶紧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太史伯阳父道:“自去年以来,天降异象。如今,岐山崩塌,渭河枯竭,这是脂血俱枯之兆,实乃不祥,望大王祭祀山川诸神,以保平安。”太史伯负责记录历史,观测天象,主持祭祀,发生地震这种事情,他最有发言权。

虢石父道:“祭祀山神河伯,都有固定的时间,岂能随意更改。更何况我大周朝已经离开岐山,定都丰镐(hào)两百多年,岐山的龙脉地气已不能影响我大周朝的国运,请你不可随意妄言。”

褒珦道:“祸福相依,祸事也能带来好运。先祖大禹当年也遭遇了地动,比这次严重得多,黄河堵塞,洪水泛滥。我祖奉舜帝之命,治理水患,疏通河道,终于立下不世功勋,建立夏朝。岐山地动,难道不能说是一次机遇吗?”

秦庄公道:“我已派人去过现场,地动山崩之地人烟稀少,只有一些山野之民,我已把他们收为奴隶,安置妥当。渭河堵塞,但积水甚少,没有酿成洪灾,我已命人勘察堰坝,制定疏通方案。”岐山是秦庄公的防区。

申侯道:“天子,天命之所归也。天命所属,天子当行仁政。当年,神鸟送《丹书》予文王,书曰:‘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百世。以不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十世。以不仁得之,以不仁守之,不及其世。’何谓仁政?当体恤百姓,任用贤臣,远离小人。看当今之天下,天灾横行,今日之朝堂,奸佞当道,阿谀奉承之人得到重用,耿直中正之臣受到排挤,望大王莫要忘记“丹书受戒”之事,扫除奸佞,还天下朗朗乾坤。”申侯听说要召开朝会,是特意赶过来的。周幽王即位后,启用的人没有一个是姜氏的,这让申侯很是不满,他要来刷一波存在。

“丹书受戒”说的是当年姜子牙把周文王得到的《丹书》授予周武王的故事。周武王把《丹书》的内容刻在王宫中所有重要器物上。《丹书》的内容是:“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百世。以不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十世。以不仁得之,以不仁守之,不及其世。”

赵叔带道:“我大周天子已历十二世,这说明什么?到底谁祸乱朝纲,对天子不敬,天下之人看得明明白白。”

申侯道:“我说的奸邪小人便是你。天子命你镇守边关,你却向戎族倒卖粮食,资助敌寇。你罪该万死!”

赵叔带道:“今年大旱,戎族发生严重饥荒。戎族每当发生饥荒,都会到我大周朝来劫掠。我卖给他们粮食,一是缓解他们的饥荒,不使他们前来劫掠,造成兵灾;二是以三分之一的价格换取马匹,加强我军的军力。况且我已禀明天子,得到许可。再说你申侯,贩卖给戎族的粮食比我多五倍,且没有禀明天子,该被治罪的是你。”

申侯道:“我申国乃一方诸侯,有权自行贩卖自己的粮食,无人可以干涉。天子同意你卖粮给戎族,有书面证据吗?”

周幽王道:“赵大夫卖粮的事情,我是知道的。口谕难道不是命令吗?”向敌方卖粮这种事情,自然不好下达书面命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