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张舒云原本在市里的一家国有餐厅工作,三年前效益不好,体制改革,下岗了,餐厅也被私人收购。这几年,一直拿着微薄的生活补助,收入很少,若不是洛辰每个月固定给她五百元补贴家用,日子还真是不好过。馨儿也是懂事,她知道张舒云再难也不愿意要她的生活费,便主动担负起买菜,卖肉的职责,变相地承担了一部分家庭支出。这样,一家人的生活倒也过得有滋有味。

洛辰和馨儿经常一起买菜,一起做饭。

只要跟洛辰哥哥在一起,干什么她都高兴。

洛永健留下了许多菜谱。大部分是手抄本,以及他自己记录的方法、要领和心得。这几年,洛辰将爸爸留下的这些菜谱、笔记全面地研究,并在家试着做。首先品尝的当然是妈妈和馨儿,张舒云经常能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馨儿则每次都说好。用她的话说,只有好和更好,没有不好,张舒云只是笑。

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终有所成。

这天,洛辰做了一道葫芦鸡。

相传,葫芦鸡始于唐玄宗时期礼部尚书韦陟的家厨。韦陟出身于官僚家庭,凭借家族的势力和父兄的荫庇,一时贵为卿相,平步青云。有钱人就有各种各样的癖好。这个韦尚书锦衣玉食,穷奢极欲,尤其对膳食更为讲究。

有一天,韦尚书想吃不一样的鸡肉,就让家厨烹制一道酥嫩的鸡肉。

先是第一位厨师,他采用的是先清蒸,再油炸的方,这位韦尚书品尝之后认为鸡肉太老,没有达到酥嫩的口味标准,大光其火,就叫家丁将这位厨师重重打了五十鞭子,没多久这位厨师就因伤致死。

一个不行再换第二个,第二位厨师吸取了教训,采取了先煮,后蒸,再油炸的方法;酥嫩的要求是达到了,但由于鸡经过三道工序的折腾,已骨肉分离,成了碎块。结果更惨,韦尚书说家厨偷吃,不容辩解,又命家丁将家厨当场活活打死。

第三位家厨非常聪明,综合了上两个死了的家厨烹制的经验教训,苦思冥想,终于让他想出了办法,这是用生命在烹饪哪!

具体工序是:在烹制前,用细绳把鸡捆扎起来,然后先煮,后蒸,最后再油炸。这样烹制出来的鸡,不但香醇酥嫩,而且鸡身完整似葫芦。虽然就多了捆扎这一道工序,家厨才堪堪保住了性命啊。

直至此时,这位韦尚书韦陟才满意。

后来人们把用这种方法烹制出来的鸡叫做“葫芦鸡”,一直流传至今,也成为西京的一道名馔。

张舒云和馨儿看着盘子里色泽金黄,令人食欲大开的葫芦鸡,每人夹了一筷子,筷到骨脱。

放在嘴里,细细品尝,皮酥肉嫩,香烂味醇。

“哇!太好吃了!比我上次在西京竹林轩吃的好吃多了,那个跟你做的简直没法比,”馨儿首先嚷嚷起来,“洛辰哥哥,咱们开间饭店吧!肯定能赚大钱!”

“开饭店也没你什么事,给我好好上学!还开饭店,脑子里一天天的想啥呢?”洛辰笑着责备。

馨儿做个鬼脸,俏皮地吐吐舌头。

却发现张舒云没说话,洛辰一看,妈妈眼里竟然饱含泪水。

“妈,”“阿姨,”“您怎么了?”俩人同时问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