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从此修炼做神仙(2 / 2)

李白无所谓道:“天数变化无常,谁说得清呢。”

岑夫子则是对李白道:“太白,不管你同意与否,你这徒弟我收定了,我倒要看看竖子到底是空谈大话,还是生而知之。”

“啊?这?”李白错愕。

汪伦笑道:“岑夫子这是爱才心起啊,呵呵。小子,既然想拜师,那我也考考你。且听好了,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有兔十二,有鸡二十三。”

李祐想都没想,一口给出答案。看不起谁呢?咱高低也是个大学生,用小学五年级的题目糊弄谁呢?

“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丁?”

“小和尚七十五人,大和尚二十五人。”

“去年麦价高于米价,一商人购麦而售,大赚,故谓之农户弃米而种麦,此商人今决定继续售麦,则如何?”

“不考虑天灾人祸的情况下,商人必血本无归,麦价高,世人皆种麦,则麦供量多,需求不变,则供大于求,种麦者无处可卖,此商人若继续售麦,则必亏。”

“巨商张三欲读书科考,将十万钱借与李四,二人协定十年之后,李四还张三十万又两千钱,十年后张三不中而归,李四果真还了张三十万又两千钱,问张三是赚是亏。”

李祐:“亏了。”

“明明多还了两千钱,为何亏了?小子且想清楚再答。”李白忍不住提醒道。

李白虽生商人之家,但对钱财之事并不精通。

却听汪伦摇头苦笑道:“确实亏了,而我正是那张三。”

除了李祐、汪伦、岑夫子以外,其他人皆是不解,明明钱变多了,为何却说亏了?

李祐只得解释道:“因为通货膨胀。假若十年前一钱可买一个馒头,那么十万钱则可以买十万个馒头。而十年后,经过不断的通货膨胀,一钱绝对不可能再能买到一个馒头,那十万钱自然不可能再买到十万个馒头。若前后十年一个馒头差价在百分之二以内,则不算亏,若超过了百分二,则必亏。”

“何为通货膨胀?”

众人不是很理解这个新词。

“简而言之,朝廷发现国库空虚,决定多造钱币充实国库。则市场上的钱财将会不断变多,可物品的供求是有平衡的,一旦供求变化不及货币发行增速,人们则会因手里更多的钱去竞价而购。”

“就好比同一块玉佩,市场价明明一百两银子便可买到,但放到了拍卖行,定然会因竞价导致卖得更高价格,这也是为何馒头会涨价的原因。而因钱币多发,致使钱已经不如十年前值钱。这便是通货膨胀。”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众人恍然。

而汪伦则是唏嘘叹道:“我用了十万钱和十数年的盈亏经验才得出的道理,竟被一个三岁孩童信口言来。当真有生而知之者乎?也罢,也罢,这徒弟我收定了。”

“呵呵,我的考校就比较简单了。”杜甫轻笑道,他指了指不远处岸边的桃花,道:“你若能一盏茶内以桃花为题作出一首完整的诗来,我便收你做徒弟。”

桃花诗?那还不简单?我不会作,难道还不会抄嘛?

历代写桃花的诗不少,且大多集中在唐朝,杜甫本人更是占了大部分。

但要说最有名的桃花诗,那得非明朝唐寅的《桃花庵歌》不可。

所以李祐根本不需一盏茶,只是装低调的思索了片刻,毕竟背诵也需要理清逻辑的嘛。

“桃花岛上桃花源,桃花源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

众人久久不语,李白更是将坛中美酒一饮而尽。

“好诗!好诗!当浮一大白!子美且来与我共饮!”

李白已经略显醉意了。

若说在座谁最喜欢这首诗,那定然是他李白,因众人都知道,这是李祐写给他的诗。

实际上,这是唐寅写自己的诗,可此时并无唐寅。

再说了,桃花源中的仙人不就是桃花仙吗?能将桃花换酒钱的,也唯有李白。

也唯有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更是一生疯癫狂傲不惧他人笑话。

“我便说此子与我有缘,诸位可信了?”

李白指着李祐对众人笑道:“我李白这徒弟,可还满意?若是满意,那便教导一二如何?”

李祐感激的看向师父,他知道,光凭自己一番胡言乱语是不可能让众人动心的,唯有李白的请求,他们才会放在心上。

也唯有此时,李祐才能将心中的石头完全放下来。

从此修炼做神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